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赛音诺颜汗部

赛音诺颜汗部

喀尔喀蒙古4部之一。亦称三音诺颜汗部、赛因诺颜汗部。以汗号得名。成吉思汗十八世孙图蒙肯信仰黄教,达赖喇嘛授以“赛音诺颜”号。“赛音”意为“好”,“诺颜”意为“长官”。初隶土谢图汗部。顺治十二年(1655),清廷授其子丹津喇嘛为8扎萨克之一。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孙善巴因避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率众归清。三十年授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五年(1696),晋和硕亲王。雍正三年(1725),善巴从弟策棱以从征有功,清廷以其属众从土谢图汗部分出,别为一部,称赛音诺颜部。与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统称喀尔喀4部。初编19旗,后增3旗,附额鲁特2旗,共24旗。为喀尔喀中路。乾隆中加汗号。牧地东界博啰布尔哈苏多欢,西界库勒萨雅索郭图额金领,南界齐齐尔里克,北界齐老图河,约当今蒙古国后杭爱、巴彦洪戈尔等省和前杭爱、札布汗、南戈壁等省各一部分。诸旗会盟于汗阿林。该部受封王、贝勒、贝子、公爵者21人。

猜你喜欢

  • 敦敦河卫

    见“镇真河卫”(2511页)。

  • 雷迁

    东汉南郡潳山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陆山(今湖北荆山、南漳一带)蛮。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率族众起兵,后遭武威将军刘尚镇压,族众7千余口被徙置江夏(今湖北武昌、安陆一带)界内,后称“沔中蛮”或“槃

  • 德源夫人

    即“慈善夫人”(2407页)。

  • 伊利克汗王朝

    见“喀喇汗王朝”(2208页)。

  • 希禅卫

    见“喜申卫”(2182页)、“喜辰卫”(2182页)。

  • 满达理

    ?—1621清初武官。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世居布颜舒护鲁。天命六年(1621),以佐领随扬古利攻沈阳,奋勇继进,大败明二万援军,先登克沈阳,论功居首。寻随军攻辽阳,率先登城,卒于阵。

  • 阿巴特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识略》作阿尔巴特。《新疆图志》作阿尔巴。清朝曾在此设台站(驿站)。即今新疆库车县东二八台,又称卡什阿巴德。

  • 米特尔节

    岁时节日。流行于今内蒙古陈巴尔虎地区。为鄂温克族牧民旧时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举行。内容有:把种羊放入羊群,开始宰杀牲畜,储存过冬肉食,决定出卖哪些牲畜,受雇牧工于是日上工或被解雇。

  • 盐井

    地名。位于澜沧江东西岸。因有盐泉百余,故名。东界巴安、南连云南阿墩,西接杂瑜,北临宁静界。旧归乍丫呼图克图管辖,历以毕吐小河为藏界。光绪三十三年(1907),盐井河西腊翁寺喇嘛举兵反清,被平定,后改流

  • 都例

    朝鲜语音译。旧时※“契”组织的一种,即农务契。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存在。多在插秧和锄草季节组织,以一个部落为单位,参加者均为男丁,有威望和力量者担任初首(亦称领首、座上、领座,即指挥者)和都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