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孙
见“质孙宴”(1467页)。
见“质孙宴”(1467页)。
365—437北魏大臣。本名乙旃幡能健,亦作乙旃眷。代人。鲜卑乙旃氏(后改叔孙氏),一说其先世为高车乙旃部人,后融合于拓跋鲜卑,成为宗族十姓之一。父叔孙骨,为代王什翼犍母王太后代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
傈僳语音译,意为“富裕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富裕农户、个别山主(即地主)。约占总农户的2%。大多为家族长、村寨头人、蓄奴户、乡保长或教会上层人物。一般均占有较多的耕地、牲畜、农具和粮食,有
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淮南王※拓跋他孙,江阳王钟葵子。自太尉行参军稍转通直郎、宁远将军、司徒等,位至益州刺史。杀戮自任,威怒无恒。州内人士、王贾诸姓,皆召为卒伍,于是合境皆反,梁朝遣将张齐攻逼
参见“犯屯”(575页)。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腆你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
古地名。秦属北地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迁至临泾(今甘肃泾川北),魏、晋因之。原为戎狄居地,郡有乌氏、月氏道,因其族人居于此得名。又有“昆夷旧壤”说,绲夷曾在此活
见“黄头女真”(2021页)。
见“内宿司”(307页)。
地区名。四川阿坝藏族地区若尔盖、红原、阿坝三个牧业县的合称。其名始见于《明史·土司传》:洪武二十一年(1388),朵贡生番则路、南路等引草地生番千余人寇潘州阿昔洞长官司。自明、清迄于民国,其地均归松潘
清代四川建昌土官。结固之裔。彝族。袭职为建昌(今四川西昌市)阿都正长官司长官。康熙四十九年(1710),因随清军征讨凉山彝众有功,晋阿都宣抚司宣抚使,颁给印信、号纸,驻牧阿都普格(今四川普格县城西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