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杂
彝语音译。意为黑彝主子们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细荞麦面加工成饼子,解放前专供奴隶主食用。奴隶们只能以荞麦皮、野菜做成的※仆杂充饥。
彝语音译。意为黑彝主子们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细荞麦面加工成饼子,解放前专供奴隶主食用。奴隶们只能以荞麦皮、野菜做成的※仆杂充饥。
见“佟佳江”(1095页)。
?—180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江宁将军万福之子。由官学生补内阁中书,迁侍读,历御史。乾隆五十年(1785),擢镶白旗蒙古副都统,累迁兵部侍郎。奉命赴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审定刑狱,均称旨,调户部
见“喀喇汗王朝”(2208页)。
1608—1657清朝将领。哈达部人。隶满洲正红旗。纳喇氏。初任护军参领。天聪二年(1628),从太宗征多罗特部,八年(1634),从征明山西。崇德五年(1640),从睿亲王多尔衮困锦州,受命先进,在
见“玛木特呼里”(954页)。
唐代突厥族葛罗禄部西支首领。其部原游牧于北庭西北、金山以西地区。因地处东,西突厥间,常视其兴衰附叛。永徽(650—655)初附唐。开元(713—741)初,葛罗禄部遣使入唐。天宝十二年(753)率军助
1679—1765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青海玉树。康熙二十七年(1688),迎至隆务寺坐床。从额珠喇嘛受戒,入经院勤学。四十二年(1703),往北方朝拜拉摩德庆寺、曲藏寺、佑宁寺,巡回辩论。
满语音译。满洲人对平民百姓的称谓。是人民、黎庶、齐民等称的同义词,属被统治阶级中的一个阶层。此词,并不是专指满洲、蒙古、汉军中百姓,如“明国伊尔根”,即指明王朝统治下的百姓。后金天聪(1627—163
西汉时匈奴王。原为匈奴小王,曾于军臣单于(前161—前126年在位)时任国相。汉武帝元光四年(前131)降汉,封之为翕侯。元朔六年(前123),随大将军卫青出塞击匈奴,为前将军。独遇单于军,兵败,士兵
?—1570明代移居土默特的白莲教首领。蒙古名仪绷(仪宾之意)。汉族。大同阳和(今山西阳高)人。嘉靖三十三年(1554),与李自馨、王廷辅等白莲教首领30余人投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先期投俺答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