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指西藏地方政权与教权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始于元朝封萨迦派宗教领袖掌握西藏地方政权,经有明一代及清初逐步发展完善,至乾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授权七世达赖喇嘛掌管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正式成为定制。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均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既是西藏最大教派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最高领袖,统辖诸寺院各级僧侣,又是西藏地方政府首脑,通过其政权机构噶厦政府及下属各级政权组织,管理全藏政务。各级官吏均由上层僧侣和世俗贵族共同担任,通常僧俗各半。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上层僧侣与贵族实行联合专政的政治体制。民主改革后废除。

猜你喜欢

  • 后燕武成帝

    见“慕容垂”(2436页)。

  • 宸垣识略

    书名。吴长元编著。16卷。该书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及名胜古迹,有八旗各佐领驻地、亲王以至贝子公侯府邸所在及逸闻掌故,对研究满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光绪二年(1876)刻本及196

  • 诺遏钵

    即“诺曷钵”(1954页)。

  • 罔留

    明代东蒙古部名。亦作往流、翁流、翁牛等,或误作冈留。均为蒙古语“翁里郭特”之音译。原为成吉思汗末弟斡赤斤属部。斡赤斤后人被元朝封为辽王,故为辽王属民。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故元辽王阿扎失里率部降

  • 彭春

    见“朋春”(1482页)。

  • 太不花

    ?—1358元朝大臣。又译泰不花。弘吉剌氏。历任云南行省右丞、通政使、上都留守、辽阳行省平章。顺帝至正八年(1348),由丞相太平举荐,任中书平章政事。次年,太平罢相后,依附脱脱,相谋欲加害太平。十二

  • 温特合

    一种圆锥形的临时住所。赫哲语音译。亦作“温吐库”。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旧时冬季外出狩猎人少时搭盖的住所。形同※撮罗昂库,但较小,搭法与覆盖物也不同。有的以若干根高7尺多、直径6

  • 绝黎田土

    明代地方官吏兼并黎族土地的一种重要手段。明王朝每次镇压黎族人民起义后都往往没收黎族大量的山林和土地,如万历二十八年(1600)镇压琼山以马矢为首的黎族起义后,掠夺土地63顷98亩;四十二年(1614)

  • 余氏宗谱

    又称合肥余氏宗谱。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后人修。最后一次为1930年修,1931年刊印。木刻本,共27卷,每卷1册,包括卷首上、下两卷,谱系25卷。今存卷首上,卷1至卷6、卷20至卷25。卷首重

  • 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甘”、“更”或“金”。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和湖北西南一带。人口2514014 (1990年)。其分布以贵州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剑河、镇远、玉屏,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