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羌

西羌

①秦汉时对甘、青等地诸羌部落的统称。因居于中原王朝西部而得名。《后汉书》列《西羌传》记述其历史渊源和现状,更扩大了这一名称的影响。其本为“姜姓之别”。至※无弋爰剑亡入河、湟间,教之田畜,生产迅速发展,建立起强大部落联盟。秦汉时,著名部落有研种、烧当、先零、烧何、留何、封养、牢姐等。匈奴强盛时,部分受奴役。汉武帝开河西,隔绝羌胡,置护羌校尉领护。东汉时先零、烧当等不断起兵反抗,东汉政府出兵镇压后,被强迁居于陇西、汉阳、安定、北地、三辅等地,与汉人杂居,但原居地仍有大批部众。 ②东汉时原居羌中地区诸羌部落的名称,与内迁羌人“东羌”对应。参见“”(1139页)。

猜你喜欢

  • 清文补汇

    书名。满汉对照词书。宜兴(满族)编著。8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成书,有嘉庆七年(1802)刻本。体例与《清文汇书》同,收词7900余条,可谓《汇书》之续编。对学习、研究满文具有价值。

  • 昔木土脑儿

    古地名。见“昔木土脑儿之战”(1346页)。

  • 明殿

    契丹对皇帝陵寝建筑的一种称谓;也是一种陵寝制度。国君卒,入葬,于墓侧起屋,称之为明殿,并置官属职司,岁时奉表起居如事生年,还置明殿学士一人掌答书诏。每逢国家有大庆吊事,明殿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现国君

  • 卖青留土

    解放前广西一些壮族地区地主对农民的一种剥削方式。农民在青黄不接或遇困难时,若向地主借贷,得以田里的青苗作抵押,庄稼成熟后由债主收获,属高利贷剥削性质。

  • 阿里玛图

    即“古尔班阿里玛图”(444页)。

  • 呼济河卫

    见“忽失河卫”(1489页)。

  • 普陇

    藏语译音。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全称普古陇。居穷结宗附近。家族成员入仕者最初有普陇哇希伦多吉,乾隆十六年(1751)任前藏代本,后参加七世达赖喇嘛葬礼并赞助编写七世达赖喇嘛传记,卒于二十八年(1763)。

  • 合底忻

    即“合答斤”(834页)。

  • 高阙塞遗址

    战国时期赵国要塞遗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东北。战国赵武灵王时(前326—前299)筑。下有长城与山相连,至此中断,形成阙口,故名。阙口有城名高阙戍,置重兵防守塞道。汉元朔四年(前125),卫青将兵1

  • 越离覩

    见“越里笃国”(2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