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藏历

藏历

藏族传统历法。历史悠久,据《汉藏史集》载,松赞干布时,曾特派聪明学子多人赴内地专学各种历法,均有所成。从敦煌出土藏文文献看,初已用十二生肖纪年,其吐蕃编年史,即以十二生肖记赞普大事记。7世纪文成公主、8世纪金城公主携历算等中原文献进藏,文成公主本人亦精历法、算术,其所传被称为“纳孜”,对吐蕃历法的发展颇有影响。吐蕃中期,开始用汉地五行说,使用“金木水火土”(晚期以“铁”代“”)。约在11世纪初,开始采用“绕迥纪年法”,又称“胜生周期”,即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与阴阳相配,代替十天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相结,相当于干支纪年,每60年一轮回,即夏历的甲子纪年法。其第一胜生年为1027年,首年为阴火兔年。以后以此类推。以前曾一度用过印度“火空海”纪年法,但行之不久。其纪年与内地夏历算法相合,自唐代已有月份及有孟、仲、季之分,月份有大小之别,大月30日,小月29日,全年354日,每两年半至三年加一闰月,重视望口,每望日定在十五日。亦采用二十四节气,以利农时。藏史上历法学很多,有浦派、山洞派等。许多高僧因受佛教影响,在采用上述纪年法的同时,亦采用“佛历”,即以释迦牟尼生死或传教大事为准记年,称佛生后多少年,或佛涅槃后多少年。藏历旧称“霍儿达”,直译为“霍尔月”或“蒙古历”,实指阴历或夏历。五世达赖所著《黑白算答问》称:1227年成吉思汗灭西夏,依蒙古纪年法,当月为蒙历算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以冬至月后的第二月为正月,即夏历之“夏正”,此法经蒙古传入藏区,遂称“霍尔历”。在藏族高僧学者文献中,还提到“时轮历”,此法源自吉文译师,实与“绕迥纪年法”相同,略有差别,有时与夏历差一个月,故今藏历与夏历在“春节”时间上有差,即因此而致。藏历是藏族历法学一大发明,著述、图表等极多。藏历在十三世达赖时,每年历书由“历算局”(缅孜康——医算局)算出定版发行。今藏区是公历与藏历并行。

猜你喜欢

  • 布孔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留东清真教育会

    清末回族留日学生文化团体。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由留日回族学生刘庆恩等发起在日本江户成立。以“联络同教情谊,提倡教育普及及宗教改良”为宗旨。有来自国内4个省的会员36人。保廷梁任会长、下设书

  • 广慧寺

    召庙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黄河南岸草原上。博硕克图济农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修建。俗称王爱召,也叫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屹齐庙。明朝赐名广慧寺。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有汉式大经堂,屋顶为五色琉璃瓦,殿

  • 西堡长官司

    土司名。元属普定路,隶云南。明初属普定府,后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六枝县北。仡佬族多居于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仡佬族聚众1万5千余人攻普定。二十六年

  • 阿都雀模阶热埃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蓄奴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雀”意为“主人家”,“模阶热埃”意为“用头运送东西”,即劳动的意思。专指苏龙为奴隶主到藏区交换、行猎所服的人役。历时2至4个月。行猎期需备

  • 马援

    前14—公元49汉代将军。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族。字文渊。先世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因以为氏。重合侯马通之曾孙。年12岁而孤,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新朝王莽(公元9—23年在位)末,四方兵起

  • 承天太后

    见“耶律普速完”(1328页)。

  • 巴木丕勒多尔济

    ?—174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辅国公※车凌巴勒长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额驸巴林郡王乌尔衮由阿尔泰征准噶尔於赫色勒巴斯诺尔。雍正六年(

  • 班洪事件

    解放前云南各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侵占沧源地区银矿的武装斗争。沧源的班洪、班老等地蕴藏有丰富的银矿,清初以来就曾大量开采。英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云南边疆后,即觊觎此富藏,早在1927年就派人进行秘密勘查,1

  • 萨喇春

    1885—1960新疆锡伯族进步知识分子。全名乌扎拉·萨喇春。新疆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早年留学俄国,接受资产阶级教育。回国后,因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及辛亥革命思想影响,与本族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