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
云南怒江等地傈僳族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夏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一天。届时在广场上竖起两根20-30尺高的树干,两树干间用36把锋利的长刀扎成刀梯,刀刃向上,谓之“刀竿”。上刀竿前一天晚上,广场中央燃起四堆
书名。明王在晋(字明初,今江苏太仓人)撰。17卷。天启二年(1622)三月,作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坐罪归籍,于崇祯十一年(1638)撰成此书。记事起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
见“曩论掣逋”(2589页)。
参见“牛皇节”(358页)。
新疆锡伯族进步知识分子。新疆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早年留学俄国,接受资产阶级思想。回国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影响,于1913年同萨喇春等共同发起组织进步文化团体“尚学会”,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伊拉齐卫,并说清代伊拉齐山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90里。
1773—?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二十八任堪布。藏族。祖籍康区,出生于拉卜楞寺吉哇所属之拉德。由嘉木样二世认定为朗·瑞珠嘉措转世灵童,授沙弥戒,以昂拉格西桑布扎西为师。乾隆四十九年(1784),入经院学习
?—1705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鄂托克首领。又作根敦。号额尔克岱青。博尔济吉特氏。硕垒乌巴什孙。康熙二十五年(1686),札萨克图汗部台吉罗卜藏额璘沁逃奔准噶尔后,众无主,受命辖其众,授札萨克。
见“阿儿温河卫”(1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