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游牧记

蒙古游牧记

书名。清张穆撰。成书于道光十九至二十九(1839—1849)。16卷。卷1: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游牧所在;卷2: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土默特)游牧所在;卷3: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奈曼、巴林、札噜特、阿噜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游牧所在;卷4: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游牧所在;卷5: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喀尔喀右翼)游牧所在;卷6: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游牧所在;卷7:外蒙古喀尔喀四部总叙、外蒙古喀尔喀汗阿林盟(土谢图汗部)游牧所在;卷8:外蒙古喀尔喀齐齐尔里克盟(赛音诺颜部)游牧所在;卷9:外蒙古喀尔喀喀鲁伦巴尔和屯盟(车臣汗部)游牧所在;卷10:外蒙古喀尔喀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札萨克图部)游牧所在;卷11:额鲁特蒙古总叙,阿拉善额鲁特蒙古游牧所在;卷12:青海额鲁特蒙古游牧所在;卷13:额鲁特蒙古乌兰固木杜尔伯特部赛音济雅哈图盟游牧所在;卷14:额鲁特蒙古新旧土尔扈特部总叙,珠勒都斯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南路游牧所在,珠勒都斯中路和硕特蒙古巴启色特启勒图盟游牧所在;卷15:和博克萨里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东路游牧所在,晶河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西路游牧所在;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蒙古游牧所在,布勒罕河新土尔扈特蒙古青色特启勒图盟游牧所在,哈弼察克新和硕特蒙古游牧所在。凡各部所居舆地形胜,世系沿袭、历史沿革、牧地变迁,俱一一备述。结构严谨、详明。史料多取自《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平定准噶尔方略》以及地方史志等权威著作。征引宏博,考订精审。因稿未竟而身先卒,其遗下部分,后由何秋涛继续加工整理、补订,历10年始成。是研究清代蒙古各部历史、地理的一部杰作。

猜你喜欢

  • 吐蕃氏族

    约在唐代吐蕃由原始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期间形成,初为父系,以所谓“父民六族”为最早。随着父系权力的加强与发展,氏族制的确立和巩固,逐渐形成强大的世袭性的家族及家族名称,子孙承袭,以家族名称冠于姓名之

  • 额勒开依

    去毛的皮裤。鄂伦春语音译。旧时鄂伦春族男女穿的传统裤子。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以狍皮制作。3张狍皮可做1条,3天能制成,可穿2年。也有用鹿、犴皮制的,只需皮1张,能穿3年。与中式裤相似,上有裤腰。早

  • 皮筏子

    亦称筏子,古称革船。黄河中、上游一带回、东乡、保安、撒拉、汉等民族传统水上运载工具,以兰州一带为最多。由来已久。据《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曾遣兵乘“革船”南下水。《旧唐书

  • 都支

    见“阿史那都支”(1233页)。

  • 松桃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北部。唐垂拱二年(686),置万安县,属锦州。天宝二年(743),改名常丰县。宋置龙泉葛泽长官司,属沅州。政和年间,置平茶洞。元初,改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又以乌罗洞置乌罗龙干等处

  • 清安泰

    ?—180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费莫氏。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凉州知府等。五十八年(1793),官湖南衡永郴桂道。六十年,赴保靖等地抚辑苗众,以督饷功,赏戴花翎。

  • 呼伦湖

    见“阔连海子”(2275页)。

  • 海拉尔

    见“呼伦厅”(1389页)。

  • 瓦里

    ①契丹语称谓。为※宫卫制(斡鲁朵)下的一级机构,主管役使奴隶。《辽史·国语解》称:“瓦里,官府名。宫帐、部族皆设之,凡宗室、外戚、大臣犯罪者,家属没入于此。”为各宫帐、部族贵族作无偿劳动。开国前已存在

  • 厄霞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拉祜族供奉的诸神之一。被认为是创造天地江河、日月星辰、人类万物,并能征服一切,主宰人们吉凶的天神。供奉在深山老林的禁地,非本族人不得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