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州志
书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杨迦怿、刘辅廷等撰。共4卷。计舆地、建置、祠祀、食货、文秩、武备、选举七志。土司、武功、里甲诸目载有羌人资料。
书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杨迦怿、刘辅廷等撰。共4卷。计舆地、建置、祠祀、食货、文秩、武备、选举七志。土司、武功、里甲诸目载有羌人资料。
又作桑耶寺兴佛盟书。赤德松赞执政之时(798—815年),在今拉萨河下游建噶琼多吉英寺之后,决心在吐蕃永世弘扬佛教。为此召集王妃、小邦王子、宰相钵阐布及各级文武大臣共同盟誓兴佛。所立盟文以金字写在磁青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对日军的一次战斗。1938年9月,大青山支队在取得陶林、乌兰花两次战斗的胜利后,为打破日伪军增兵绥中的企图,继续扩大战果,决定在蜈蚣坝打一场伏击战。蜈蚣坝位于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即“板升”(1293页)。
藏语音译,简称“其美”,意“不生不死”。西藏※三大领主在占有草场与不完全地占有牧奴人身的条件下,以超经济强制手段在牧区实行的一种畜租剥削形式。他们以老弱畜或以茶叶、货币等折合牲畜,强迫其牧奴放牧,按牲
明朝将领。字西泉。大同右卫人。出身军人世家。嘉靖(1522—1566)中,随父宣府副总兵麻禄征蒙古俺答汗诸部,以功升都指挥佥事。又参加京城(北京)保卫战,晋宣府游击将军。万历(1573—1620)初,
?—1899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布库尔氏。布特哈驻防(亦作黑龙江镶红旗)。咸丰七年(1857),以余丁隶僧格林沁,随军镇压捻军多年。同治七年(1868),赐号额腾额巴图鲁。十年,率军驻乌里雅苏台(今
见“反帝会” (373页)。
?—1750清代西藏地方贵族。藏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子。乾隆十五年(1750),驻守阿里官员朱尔默特策布登卒后,由其父奏准令其驻防阿里克地方,管辖该地官兵。因无官职,不足以弹压,经驻藏大臣奏准
1748—1830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哈饶津地方,原属噶尔孜氏族。在经院中学习显密经论和《声明学》、《诗鉴论》以及天文、历算等,获得博学者称号。举凡开光、护摩、各种医药诊治、施食造法和程序、
解放前延边朝鲜族地区4种租佃形式(分益制、定租制、并作和打租)之一。亦称“半作”、“耪青”。一般流行于新开发的水田地区。租地者多为朝鲜族最贫苦的农民。主要特点,一是佃农耕种地主土地,在6个月耕种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