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里克

色里克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摊派”。清代新疆陋规之一。旧制:各地驻扎大臣衙门服食日用所需,皆由阿奇木伯克供应,而阿奇木伯克及其随从除每月按定额向所属人民收取“克列克里克”(意谓“需用”)钱之外,又恣意苛敛,从中肥己,俗称之为“色里克”。以致每月每户需交纳“红钱”高达25文。

猜你喜欢

  • 北凉哀王

    见“沮渠牧犍”(1512页)。

  • 忽儿札胡思

    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又译忽儿察忽思、忽儿札忽思。享“杯禄汗”(又译不亦鲁黑罕)尊号。※马儿忽思长子,克烈部著名首领※王罕之父。据《史集》载,驻牧于斡儿塔·巴刺合孙。其父被塔塔儿部长纳兀儿·不亦鲁黑

  • 扇舞

    朝鲜族传统民俗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由女子表演。源于萨满教以及民间艺人在说唱表演艺术中所运用的挥扇动作和艺妓的即兴表演。舞者双手各持一把鲜艳的彩扇或羽毛扇,在民族乐器伴奏下,翻飞着彩扇,做出各种优美

  • 阿鲁帖木儿

    ?—1393北元大臣。蒙古族。累官知枢密院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燕王朱棣率兵北征,在迤都(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中蒙交界处)与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同被朱棣收降,被明太祖封为燕山中护卫指

  • 止贡万户

    元代乌思藏13万户之一。简称:止万户,《元史》作迷儿军,必里公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命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

  • 女真学

    金代女真人的学校。又称女直学。金大定十三年(1173)始设。在京师者称女真国子学,设在诸路者称女真府州学。就学者均为从猛安谋克中选出的女真族良家子弟,以新进士教授,以女真文字翻译的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子

  • 必刺

    女真语音译。亦作“辟刺”, “江”、“河”之意。如“撒合辇必刺”、“斡底必剌”、“忒黑辟剌”等,皆为河名。金代女真人有以所在江河、山(女真语曰“阿邻”)命猛安或谋克名的习俗,故史书中常见某人为某必剌或

  • 东丹国

    辽初所立附属国。一般简称东丹。因在契丹之东得名,即东契丹之意。辽天赞五年(926,即天显元年)元月,契丹主阿保机亡渤海国,二月改渤海为东丹,封长子耶律倍(一曰图欲)为人皇王主之,建元甘露,都天福城(即

  • 叱豆浑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叱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叱豆浑与豆留䩭及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等率众降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予官爵,以是秦、凉鲜卑、羌

  • 谢法成

    唐代牂柯矩州领主。武德四年(621),纳土归附朝廷,以其地置矩州(今贵州贵阳),封其为矩州刺史,世有其地。史称“矩州谢氏”。龙朔三年(663),率部民7千户内附。境内主要有布依、苗等民族之先民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