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抹只

耶律抹只

辽臣。名又作末只。字留隐。契丹族。为仲父房隋国王※耶律释鲁之后。以皇族入仕。辽景宗初年,为林牙,掌文翰,以精干著称。保宁年间,迁枢密副使。时契丹对中原政策援北汉抗宋,北汉常受宋扰,请援。乾亨元年(979)二月,受任监军,与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军南下助汉,遇宋兵于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前临大涧,取胜心切,拒听诸将劝阻,下令先锋军强行渡涧,兵未过半,受宋军袭击,大败,仅以身免,损失惨重。宋军进围南京(今北京),形势危机,爆发高粱河大战,战中勇猛拼击,多有建树,以功得释前过。十月,辽诸将在满城中宋诈降计,兵败,唯其部不乱未损,徐整旗鼓而归。受景宗玺书褒谕,迁南海军节度使。乾亨二年(980),拜枢密副使。圣宗即位后,统和元年(983)四月,兼侍中,为东京留守。四年(986)正月,北征女真,凯归。三月,宋太宗再度亲征北伐,来势凶猛。时奉命至南京(今北京)缮守御备,迎圣宗驾幸,圣宗赐剑专杀。在涿州东败宋军。六年(988)七月,受封漆水郡王,徙大同节度使。任内有绩,以农遭霜旱之灾,奏请增价折粟,原定州民输税,斗粟折钱五,请折钱天,获允,部民称之。统和末年(1011?)卒。

猜你喜欢

  • 朗结曲丕

    清代后藏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藏族。为人老成,通晓经典,僧俗倾服。咸丰三年(1853),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圆寂,在班禅呼毕勒罕出世前,依例受命管理札什伦布寺僧俗事务,赏“色哷本诺门罕”名号及印信、敕书。

  • 秦州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一部。秦州原早有回鹘部落居住,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曾向北宋朝贡。西夏占领河西后,回鹘人进入秦、陇之间者日增,至明道元年(1032)七月,知秦州王博文奏:“河

  • 辰州府

    行政区划名。明改辰州路置,治所在今湖南沅陵县,隶湖广布政使司。清初沿用明制,领州1,县六:黔阳、麻阳、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康熙三年(1664),改属湖南。乾隆元年(1736),割黔阳、麻阳属沅州府

  • 罗藏也摄丹丕嘉磋

    即“罗藏丹森讲索”(1424页)。

  • 术不姑国大王府

    见“术不姑”(490页)。

  • 斡难河

    河名。又作“斡难沐涟”。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嫩河。据《元朝秘史》载,成吉思汗二十二世祖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渡过※腾汲思海至该河发源地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地区居住。蒙古诸部统一前,蒙古部、泰赤乌部、札只

  • 苗民

    古部落名。又称三苗、有苗。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是以※驩头为部落酋长。详见“三苗”(46页)。

  • 伊阙石窟

    亦称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郊13公里伊河入口处两岸的东西崖,即香山和龙门山(伊阙山)。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后经东魏和西魏、北

  • 颜盏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曷懒兀主(今吉林延边境海兰江)、隆州(治吉林农安县)怕里干山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中原地区。后改汉姓曰张。

  • 后唐少帝

    见“李从厚”(10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