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特文

粟特文

记录粟特语言的文字。粟特语居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粟特在今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克南部,后汉书西域传所属康居属国粟弋,即粟特。粟特人喜经商,秦汉时期就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活动。唐代在鄯善有粟特人聚居。本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发掘出粟特文经典多种,西方一些探险家从我国敦煌及其附近盗大星粟特文文献。后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的一些地方发现不少粟村印章、钱币、文书档案、壁画等珍贵资料,为研究粟特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粟特文出自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字,只有19个字母,是一种没有元音符号的音节文字,字母在词首、词中、词尾读不同元音,写法也有所改变。由于受汉语的影响,粟特文原来从右到左横写的习惯,后来部分文献改为从上到下竖写,迄今发现的最早粟特铭文为公元2—3世纪产物,粟特文消失约在11世纪。现存粟特文文献主要有宗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钱币、印章、碑刻、壁画题记、书简等。我国境内发现的多半是佛教经典,有助于研究佛教在中亚的研究。敦煌附近汉代烽火台遗址出《粟特古书简》,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粟特文书。此外,还有文学作品,铭文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对粟特文的研究自本世纪初开始。德国、法国、苏联、蒙古、日本等都有一些专家从事粟特文献的研究,发表的著作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字、文献考注和译注等。近1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有人研究粟特文,发表了一些文章。

猜你喜欢

  • 兀儿失温河

    元代河流名。又译乌尔繖河、乌里顺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乌尔逊河。南源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北入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据《元朝秘史》,蒙古国建立前,塔塔儿人一部分居该地。蒙古诸部联盟首领、成吉思汗

  • 锡科沁旧城

    古城遗址。又称唐王城。位于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南锡科沁北约2.5公里处。唐代屯戍遗址。呈长方形,城有内外两重。内城周约56米,外城周约716.1米。墙为夯土结构,高约5米。城内有房舍、仓库遗址。出土有

  • 元英宗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苏彰阿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孟尔丁氏。世居尼尔吉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1851—1861)时,随多隆阿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授总管加副都统衔。次年,为记名副都统,以失约束革职。旋因功复原官,赐号

  • 耶律匀德实

    见“匀德实”(356页)。

  • 内馆

    清官署名。隶属理藩院。设于东安门外御河桥侧。为供内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居住之所。内设稽察内馆监督1人,由六部保送司官由理藩院引见充补,一年一换,另额设大吏4人、小吏8人,每年十月初至次年二月三十日,专门

  • 赵建德

    汉南越国第五代国君。真定(今河北正定) 人。南越王※赵婴齐嫡长子。其父入质汉廷前娶越女所生。父入质汉廷后又另娶邯郸樛氏女为妻,生弟名兴,被立为太子。兴即位后,被封高昌侯。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徙

  • 张孟明

    北魏时高昌王。敦煌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魏书·高昌传》为五年,恐误,时阿伏至罗尚未西迁),高车王阿伏至罗杀太和初柔然所立高昌王※阚伯周子※阚首归兄弟,立之为王,控制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

  • 阿术鲁

    蒙古国将领。又译阿察儿、阿只乃。斡剌纳儿氏。初事铁木真(成吉思汗),任博尔赤(司膳)。南宋嘉泰三年(1203),从战克烈部王罕,兵败合兰真沙陀,与铁木真共饮班朱尼河水誓盟。后随从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

  • 长孙嵩

    358—437鲜卑贵族、北魏大臣。又作拔拔嵩。代人。代国南部大人长孙仁子。年十四,代父统事。建国三十九年(376),率部投匈奴独孤部刘库仁。后归附拓跋珪。登国元年(386),珪即代王位,命为南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