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类林西夏文译本

类林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汉文类书。汉文原著唐于立政编,共10卷50目。汉文本早佚,后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部分残片。西夏文本译者佚名,亦为10卷50篇。为西夏仁宗乾祐十二年(1181)刻字司刻本。蝴蝶装,页面25×12.5厘米,面7行,行15字。卷1佚,卷2仅存1页,卷5残4篇,卷10残1篇,其余各卷基本保存完好。计427页。为唐以前历史故事汇编。以故事内容分门别类。每卷分为若干篇,如卷3有敦信、烈直、忠谏、圣明、行果、隐逸6篇。每篇系以多寡不等的人物故事,如敦信篇中包括魏文侯、吴起、季札、孟子、尾生、晋文公、郭伋、范式等8条。译文基本忠实于原著,也有误译之处。对复原古本和西夏语研究都有重要价值。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俄罗斯К·Б·克平于1983年出版俄文《类林》一书,将西夏文译本影印,译成俄文,并作了研究。史金波、黄振华、聂鸿音又系统整理研究西夏文本,写成《类林研究》一书,将西夏文本译成汉文,并经研究考证基本上补足了缺文,将已失传近千年的古本复原。

猜你喜欢

  • 撒里畏吾

    古族名。始见于元初文献。亦称撒里畏兀、馺里畏吾、萨里辉和尔;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儿、西喇古儿黄番等。“畏吾”、“辉和尔”、“畏兀儿”、“伟古儿”即“回纥”、“回鹘”之对音。“撒里”一说为地名“

  • 赛屿

    1697— 1795清代回族诗人。字琢庵,号笔山,又号梦鳌山人,云南石屏人。元平章赛典赤·赡思丁后裔。3岁而孤。雍正七年(1729)中举,乾隆十七年(1752),任四川珙县知县,赐进士,以德义化民。在

  • 弥勒僧格

    ?—1869清代蒙古族起义首领。内蒙古达尔罕王旗人。咸丰(1851—1861)年间,和赵保承(绰号二喇嘛,蒙古人)等发动起义,后与喀喇沁右翼起义首领白凌阿联合,发动蒙汉群众与清军作战,转战各地。同治二

  • 的里安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管辖。10世纪时是阿姆河左岸仅次于乌尔坚奇的大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达尔甘一阿塔,位于乌尔坚奇东南。

  • 者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扎哈卫,并说清代有扎哈河,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南715里。

  • 恰库卫

    见“乞忽卫”(123页)。

  • 伊里布

    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十二年(1807),升腾越州知州。任内抚辑土司、管理边务有方,能妥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道光五年(1825),由知府、按察使先后升

  • 千奴

    1254——1324元朝大臣。玉耳别里伯牙吾氏。提刑按察使※和尚之子。以功臣子,拜武德将军,袭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江浙行省、行台同治杭州,不宜,谏移行台于建康。迁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世祖至元二十

  • 一架地

    解放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对耕地的一种习惯计算单位。即一架牛(两牛共拉一犁)耕作一天的土地面积。因牛的强弱和耕地土壤的软硬差异,故不同地区一架地的面积并不相同,有的地区为一市亩多,有的则二市亩多,反映其度

  • 玛涅克尔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