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百灵庙暴动

百灵庙暴动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保安队在百灵庙举行的武装起义。1936年2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保安队千余官兵由云继先、朱实夫率领举行武装暴动。反对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策划组织伪“蒙古军政府”的阴谋活动。他们打开军械库,看守所,会计科,夺取武器,释放被关押的官兵,攻打保安处干部训练班,捣毁电台,焚烧帐目,争取了蒙政会大批文职官员,处决了极少数负隅顽抗的反动分子。在百灵庙(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营盘集合,编成1个大队,下辖4个中队和1个特务队,任继先任大队长,朱实夫、云蔚任副大队长。向武川方向转移,起义部队到达察素齐一带驻防,后被国民党绥远当局整编为1个纵队,云继先任总队长,朱实夫为副队长。不久,德王派奸细策动部队哗变,枪杀云继先。余部被改编为蒙旗保安总队,后改为蒙旗独立旅。

猜你喜欢

  • 粤西诗载

    广西诗词汇辑。24卷(附词一卷)。清汪森辑。有《四库全书》本、清刊本、康熙四十三年(1704)汪氏《梅雪堂》刻本(北京图书馆善本书)。详见“粤西文载”(2256页)。

  • 乌勒文

    原始的挖掘工具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乌乐文”。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过去鄂伦春人以游猎为生,辅以捕渔和采集。此工具以木为之,长约1米,直径3公分,将细头削成扁尖形,用以挖掘块根植

  • 土尔番

    见“土鲁番”(68页)。

  • 涅里骨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 海青符

    见“海青牌”(1939页)。

  • 花华素花华

    纳西语音译,意为《三大欢乐调》。纳西族中广为流传的民歌曲调。由《猪歌》、《赶马》和《烧香》等3个民歌组成。其内容主要是歌颂劳动生活,传授劳动知识,赞美男女青年建立在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基础上的爱情。

  • 青裤瑶

    又名“黑瑶”。部分瑶族称谓。因服饰尚青而得名。原先散居于黔南荔波县各地,以狩猎为生,大约在明末清初辗转迁至荔波县东北30里的瑶麓。这里土地平畴,气候温和,在邻近布依族的影响下,逐渐定居下来转向农耕。

  • 云南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云南城,即今祥云县云南驿。南诏王派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 乌孜别克语

    我国乌孜别克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人口约1.5万人(1990)。在前苏联境内有1641.4万(1989)人使用这种语言,汉文习惯上把这种语言的名称写作乌兹

  • 拉旺丹贝坚赞

    1631—1668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高僧。西藏地方第穆呼图克图四世。藏族。为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出生于工布扎克吉玉买。由四世班禅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