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道川

白道川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名称源于呼和浩特西北部大青山中的“白道”。据《寰宇记》载,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白如石灰色,遥去百里即见之,即阴山路也”。白道所在的山脊也因之称为白道岭。北魏时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在白道岭上有城垣遗迹,疑为赵武灵王所修之长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时期,在白道岭上修建行宫,“宫城在白道岭北阜上,其城圆角而不方,四门列观,城内唯台殿而已”。从拓跋焘至元宏,多次巡幸阴山,驻跸行宫,处理政务。正光(520—525)间,六镇各族起义,破六韩拔陵率义军扼守于此,屡败魏军。北齐、北周时期,突厥兴起于蒙古草原,并向南牧,将敕勒诸部逐出漠南。在白道岭西南的敕勒川也就随之通称为白道川。《寰宇记》引《冀州图经》所载:“白道川,南北远处三百里,近处百里,东西五百里”。隋开皇五年(585),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征得隋朝同意,“居白道川内”。唐太宗贞观三至四年(629—630),唐将李靖、徐世绩等分率10余万兵会师白道川,在白道口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唐朝先后设云中都督府、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管辖该地。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其前后史地沿革、民族居迁详“丰州滩”(198页)。

猜你喜欢

  • 参见“晌”(1867页)。

  • 乌厉屈

    ?—前457匈奴将领。呼遫累(匈奴官名)乌厉温敦之子。隶呼韩邪单于,任左大将(官名)。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见匈奴内乱,争战不休,与父率众数万人南附汉,封新城侯(又作信成侯),食邑1600户。四年

  • 辽州

    唐置政区名。贞观十九年(645),唐将李绩奉命征高丽,攻拔辽东城,即以其地为辽州,治所故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即辽东城)。旋废。

  • 子元

    见“移剌子元”(2067页)。

  • 田甘霖

    ?—1675清代湖北容美司土官。字特云,号铁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玄第三子。土家族。兄※田既霖卒,无子,袭容美等处军民宣慰使职。重视教育,创立学宫。吴三桂叛,占其辖地,曾受命。著有《合浦集

  • 巴秃

    见“拔都”(1363页)。

  • 戎蛮

    古族名。参见“蛮氏之戎”(2273页)。

  • 阿史那皇后

    551—582北周皇后。阿史那氏。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北周天和三年(568),被周使迎归,史称其“有姿貌,善容止”,深受武帝敬宠。是后,突厥与北周和好关系日趋发展。木杆可汗一

  • 顿珠多吉

    ?—1909清末西藏贵族。藏族。十三世达赖喇嘛之兄。光绪十四年(1888),封公爵,赏宝石顶戴和孔雀花翎。二十九年(1903),与乃穷护法神组织官员会议,唆使官员抨击噶伦,迫噶伦辞职、噶厦解散。次年,

  • 久若禄益坚赞

    吐蕃著名译师。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与嘎哇贝孜、祥班德益西德并称“嘎、久、祥”、“三少译师”。所译佛经甚多,在《布顿佛教史》所记佛经译文目录中有详载。参见“嘎哇贝孜”(2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