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狄

白狄

春秋时狄人的一部。亦作白翟。一说狄人信仰萨满教,以青、赤、白、黑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白狄居西,崇尚白色,穿白色衣饰得名。春秋初居牧于陕北高原(今延安、延长一带),隔黄河,河东居赤狄。部分进入晋西北的汾水以西地区。与华夏诸侯秦、晋为邻。初受赤狄役使,随赤狄建北狄国家,向东扩展,不断与华夏邻国发生冲突。与晋国关系较密切,晋献公娶白狄狐突女生重耳(文公)和夷吾(惠公)。狐突及二子狐毛、狐偃(子犯)均为晋国大夫。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翌年,重耳随舅父狐毛、狐偃逃入白狄避难12年。狐氏为振兴晋国,成就晋文公的霸业多有建树。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翌年,遭到晋国攻击,酋帅白狄子被俘。随之,北狄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6),长狄首先脱离赤狄,白狄也于周定王六年(前601)脱离赤狄投附晋国。长狄、赤狄先后被华夏诸侯击灭后,白狄成为秦晋争霸中的中间势力。周简王七年(前579),受秦国之挑唆进攻晋国,战于交刚(今山西隰县境),兵败。后又联合晋国攻秦,或保持中立。因受秦国驱逐,又受晋悼公“和戎”政策的影响,被迫出让土地向东迁徙,进入今山西盂县、昔阳和河北石家庄、晋县地区。其部包括鲜虞、肥、鼓、仇由等支。周景王时(前544—前520年在位)肥、鼓为晋所灭,鲜虞势力强盛,屡败晋师,并于春秋末建中山国,雄居于诸侯之中。

猜你喜欢

  • 罗卜藏诺颜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和鄂尔勒克第三子,※书库尔岱青弟。随父徙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清顺治二年(1645),与兄伊勒登诺颜代表土尔扈特与俄国使者库德里亚佛采夫谈判,拒绝俄方提出要土尔扈特

  • 玩斋集

    书名。元贡师泰(1298—1362)撰。10卷,拾遗1卷。作者宣城(今属安徽)人,字泰甫,号玩斋。少承其父贡奎家学,又从吴澄受业,复与虞集、揭傒斯等同游。文章具有源本。累官监察御史,吏部、兵部侍郎,礼

  • 滇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清檀萃(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人)撰。作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滇任禄劝知县,后掌省育才书院。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作,惟成大志多记见闻,而萃多钞录旧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凡

  • 顾纳岱

    ? —1648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三等男觉罗拜山子。初袭父爵。清崇德三年(1638),从征明,败明兵于山海关、丰润。后至山东败明内监冯永盛、总兵侯应禄军,克博平。晋爵一等男。顺治元年(1644),

  • 马元章

    1853—1920近代伊斯兰教经师。原籍甘肃河州(今临夏)人。回族。字光烈,号祯祥,经名利雅顿丁,道号索底根俩·穆罕默德·努尔(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忠于安拉的人”)。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教派创始人※马

  • 也鲁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所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牙鲁卫同作雅鲁河卫。

  • 阿兀出

    ?—1202蒙古国建立前泰赤乌部首领之一。又译沆忽、沆忽阿忽出。享“把阿秃儿”(又作“拔都”,意为“勇士”)称号。素与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不睦,屡相争战。宋庆元六年(1200),为铁木真和克烈部王

  • 蒲察阿里

    ? —1214金大臣。兴州路人。女真族。蒲察氏。以荫补官,初充护卫十人长,历迁右卫副将军。以伏击宋来攻之军功,改提点器物局。泰和年间(1201—1208)攻宋,从右副元帅完颜匡为副统,克宜城县。八年(

  • 赫连勃勃

    ?—425十六国时期夏国创建者。又名屈孑(亦作屈丐),意为“卑下”。族属铁弗匈奴。匈奴右贤王去卑裔,※刘卫辰第三子。因先祖尚汉室女,故以刘为姓,称刘勃勃。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本部为北魏拓跋珪

  • 南诏孝哀帝

    南诏第十三世王舜化贞谥号。见“舜化贞”(2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