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寺土司差役碑

瓦寺土司差役碑

记载羌族地区土司制度的碑刻。清咸丰三年(1853)九月二十四日,四川茂州直隶州汶川县(今四川汶川县)正堂奉上司批准同瓦寺土司十八寨及县绅士保甲公立。该碑详定瓦寺各项差役条规事项,具体规定各塘土兵每年应领羊折茶面银两;土民耕种官田分成办法;土舍跟役数额;各寨维修桥梁道路之制;土民承当兵差、衙署公差、递送公文、交纳官麦粮等项内容。这是在羌民的反抗斗争下,土司被迫在某些方面作出的让步和改善。碑文对研究土司制度下土官与土民的关系,各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均有一定价值。碑文辑录于《汶川县志》。

猜你喜欢

  • 元唾壶

    元代蒙古宫殿吐痰用具。《元史·舆服志》载:“唾壶,制以银,宽缘,虚腹,有盖,黄金涂之”。据马可波罗亲眼所见,凡大臣入朝时,随身带唾壶,殿内不许吐痰于地。欲唾时,揭开壶盖,向上行礼表示歉意后,吐痰入壶,

  • 晋美益西扎巴

    见“罗布藏阿旺济克美扎巴”(1427页)。

  • 乃孜尔

    阿拉伯语音译。又作乃滋尔。①解放前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宗教负担,指人死后对礼拜寺的捐献。 ②伊斯兰教宰牲献祭的许愿活动。凡祭祀亡人请教长或阿訇念经、吃丧饭,皆称“过乃孜尔”。我国回、维吾尔、乌孜别克

  • 白马语

    我国白马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布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松潘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等地,使用人口约11000多。白马语内部可分为3个土语,语音和词汇上稍有差异。

  • 昂吉儿

    ?—1295元朝将领。一作昂吉。本西夏甘州(今甘肃张掖)人,姓野蒲氏。随父野蒲甘卜降蒙古。父死,袭领其父军从征诸国有功。至元六年(1269)授本军千户,佩金符,从征淮南,率河西军加固信阳(今河南信阳南

  • 咸雍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65—1074年,凡10年。

  • 地万

    ?—520南北朝时期柔然女巫医。出身于鲜卑叱豆浑氏,原为高车部屋引副升牟之妻。叱豆浑(亦作是豆浑)、高车被柔然征服后,成为柔然的属部。她假托鬼神、行巫术,混迹于上层和民间,人称“是豆浑地万”(“是豆浑

  • 归潜志

    书名。史料笔记。金末元初人刘祁撰。14卷。书成于甲午、乙未(1234—1235)之际。祁(1203—1250)字京叔,浑源(今属山西)人。世代仕金。金亡逃离汴京(今开封),辗转北归故里,躬耕自给,筑室

  • 亦鲁

    见“哈烈”(1630页)。

  • 青石山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地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二年(1466),族人春班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彩缎表里等物。自此,其族政教首领累遣人或自行入朝,贡马及方物,与明廷往来甚密。十二年(1476),派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