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牛街清真寺

牛街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位于北京市牛街。建于元初。当时有伊斯兰教学者波斯人阿哈买德和布哈拉人阿里2人,曾来此寺任掌教,先后于1280年和1283年病故,葬于寺内,至今墓、碑仍存。该寺于明正统七年(1442)扩建。成化十年(1472),指挥詹升奏请明宪宗赐名“礼拜寺”。弘治二年(1488)和九年(1496),曾两次敕赐礼拜寺碑记,万历四十一年(1613),亦曾敕赐碑记一块,三碑现均存于寺内。寺建有大殿、望月楼、宣礼楼、对厅、讲堂、碑亭等,庄严宏伟。望月楼门楣间悬挂有“敕赐礼拜寺”匾额。大殿南北五楹、三进,纵深10余丈。殿内拱门成排,拱门上多有阿拉伯文匾额。殿后高起穹窿,上饰彩绘,建筑结构和图案均为宋代形式,两侧阿拉伯文镂空雕窗,笔法古老,苍劲有力,是水平极高的库法(波斯地名)字体,书法艺术价值很高,为当代伊斯兰教各国所罕见。清光绪年间,该寺增设回民小学,为清真寺办新式回民教育之始。

猜你喜欢

  • 伊玛目

    阿拉伯语音译,为“站在前列的人”,有“首领”、“表率”、“表真”等意。①指礼拜时领拜人,即在集体礼拜时,站在前面领导大家礼拜者。一般指定专门负责,也可临时推举。 ②指清真寺内教长。③用以称著名的宗教学

  • 永顺等处宣慰司

    土司名。一作永顺等处军民宣慰司。元至大三年(1310),改永顺路置永顺等处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至正七年(1347),升宣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一作六年),永顺宣慰(抚)使顺德汪伦、堂

  • 列本

    藏语音译,又称乃旦,意为“工头”、“监工”。旧时西藏农奴制下在谿卡(庄园)中为领主征调乌拉(差役),指挥和监督农奴劳动,检查登记人畜数额的小头人。多由生产经验丰富的差巴(支差的人)担任。根据庄园自营地

  • 喜隐

    见“耶律庶成”(1320页)。

  • 灵岩寺石窟

    见“云冈石窟”(249页)。

  • 西藏兵

    清统治者于西藏所设的驻兵。可分3类。(1)达木八旗蒙古骑兵,设500名。战时征发供役,平时于扎喜汤、五佛山诸地从事游牧。达木(今当雄)蒙古兵,原系固始汗于崇德(1636—1643)年间携带进藏,乾隆间

  • 都指挥同知

    见“都指挥使”(1817页)。

  • 都尔玛

    ?—1664清朝官员。蒙古镶黄旗人。西纳明安氏。天聪二年(1628),随贝勒岳讬征明锦州。五年(1631),随军围大凌河,败突围明军。八年(1634),随内大臣额驸多尔济攻大同,败明总兵曹文诏,赐号“

  • 钩鱼

    契丹族一种独特捕鱼方法。非为中原之垂钓。以宋人程大昌《演繁录》所记最详,云:“其钩是鱼也,北主与其母皆设次冰上,先使人于河上下十里间以毛网截鱼,令不得散逸,又从而驱之集冰帐。其床前预开冰窍四,名为冰眼

  • 白沙起义

    海南岛黎、苗族人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1939年冬,日寇先后侵占海南岛沿海城镇后,继续向岛内“蚕食”和“扫荡”。采取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大批军政官员纷纷逃进黎、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区,肆意奸淫掳掠和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