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熙河之役

熙河之役

北宋与河湟吐蕃间的战争。宋神宗赵顼即位后,推行拓边政策,采纳王韶“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决意先取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大首领※木征(唃厮啰之孙)。熙宁五年(1072)七月,命秦州(今甘肃天水)边官王韶率军向武胜(今甘肃临洮)推进。八月,占领其地,改为镇洮军。十月,又改为熙州,设熙河路,以治理吐蕃诸部事宜。六年二月,宋进军河州。木征率部弃城退守要塞,其妻瞎三牟及子续本洛为宋军所俘。七月,木征再度夺城,逼宋军退回熙州。八月,宋克河州。至此,历时1年半的熙河战事告终。是役宋占有熙、河、洮、岷、叠,宕等6州地,幅员2千余里,招抚吐蕃族众30余万。

猜你喜欢

  • 帕谿

    藏语音译,意为“祖业”。旧时指中央王朝或西藏地方政府封给贵族的一份薪俸地,属贵族私有,世代相传,视为“祖业”,故称。贵族借此剥削和奴役藏族劳动人民。再有,差巴对于耕种的份地,在保证支差的前提下,有世袭

  • 曷思麦里

    ?—1255西辽及元朝将领。虎思斡耳朵人。初为西辽末主直鲁古近侍,后任虎思斡耳朵所属可散城之八思哈(镇守官)。元太祖十三年(1218),率众降蒙,为先锋,从蒙将哲别追击西辽帝屈出律,斩首以献。继降可失

  • 那木札勒

    见“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2238页)。

  • 达颜恰

    见“恰台吉”(1724页)。

  • 斡纳拨

    见“斡纳阿剌”(2427页)。

  • 蒙古自治办法原则

    “九一八”事变后,以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为首的内蒙古王公,在日寇的诱惑下,图谋策动内蒙古自治,于1933年10月9日在百灵庙(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召开第二次自治会议,通电要求自治。同月

  • 劝龙成

    即“劝龙晟”(398页)。

  • 叶林哈毕尔戛山

    即“额林哈毕尔噶山”(2537页)。

  • 吉美其美

    简称“其美”。藏语音译,意为“不生不死”。解放前西藏牧区一种牧租形式。封建牧主把一定数量牲畜交给牧民放牧,此后不管领放的牲畜生与死,每年得按原领牲畜头数收租,世代不变,故称。牧主经常将老弱病畜强迫放给

  • 西阳国

    西晋元康(291—299)初,分弋阳国置,治所在西阳县(今河南光山县西南)。永嘉(307—313)后,随县移治今湖北黄冈县东。东晋改为西阳郡,治在西阳县(湖北黄冈东)。隋开皇(581—600)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