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灵寿

灵寿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城东北、今灵寿县城西北。中山武公于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县),灵寿当时为中山国属邑。威烈王二十年(前406),魏文侯之将乐羊攻破顾都,灭早期中山国。乐羊屯重兵于灵寿,镇守魏属中山国。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中山桓公复国,迁都于此,遂成为后期中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址在今平山县上三汲附近。北倚东灵、牛山,南临滹沱河。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2公里以上。城墙夯筑,厚约27米。城内丘陵起伏,建有王宫、官邸和各种民房,有制陶、制骨、制铜铁器作坊。城内西北方为王陵区,城外西灵山下亦为王陵区。城西有几个自然湖泊,为中山王游乐和捕鱼的池苑。周赧王十九年(前296),被赵惠文王攻陷,中山王逃入齐国。翌年,中山国灭亡。西汉时设灵寿县。西晋时移治于今灵寿县,故城遂废,今仅存遗址及墓葬群。

猜你喜欢

  • 呼德格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蒙古人供奉之吉祥物。用哈达或兽毛、马尾制成,吊于梁架上,象征全家福份均聚集在其上面。祭祀时,用酸奶等涂抹之。位于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之成吉思汗陵园宫帐中,在骨灰匣旁即放着用貂皮和五颜六

  • 七姓民

    部分白族的他称。指居于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白族。主要散居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赫章县,两县人口2千余人,与当地彝族、汉族杂居。有张、苏、李、赵、许、钱、杨7姓,故被当地汉族称为“七姓民”,彝语称“罗

  • 错那门巴语

    我国门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布区及其以南的门达旺地区,墨脱县德兴区文浪乡一带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4万左右。错那门巴语有南北两个方言,使用南部方言

  • 敖鹿合特昂库

    茅草棚。赫哲语音译。又作“敖如格特安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旧时夏季外出捕渔、狩猎用茅草苫盖的一种临时住所。过去最常见,解放后逐渐为布篷取代。

  • 窈爪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窈介部。原为※奚族三营(氏族)之一,契丹开国前后被攻降,成为契丹著帐(皇族宫帐)奴隶,设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部民取

  • 遣屯

    参见“犯屯”(575页)。

  • 基格蒙格

    见“蒙格”(2324页)。

  • 阿邻

    女真语音译,“山”之意。女真人发祥地多山,故常有以“阿邻”为名者,如金太祖孙完颜爽,“本名阿邻”;太宗子完颜宗懿,“本名阿邻”等。

  • 古篾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 布格拉汗

    参见“萨图克·博格拉汗”(20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