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文老档

满文老档

书名。清初官修满文编年体史书。额尔德尼、达海、库尔缠等奉敕撰。凡180册。起清太祖努尔哈赤丁未年(1607),迄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依年、月、日顺序编写。此版本内缺天命七年(1622)七月至十二月,天聪七、八、九年(1633—1635)部分(其中天聪九年原稿本,1935年整理内阁大库时已被发现)。老满文的《满文老档》原稿本37册,加上1935年发现的共40册,今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称《老满文原稿》。乾隆四十年(1775)仿老档字体抄写,分装成100册,即“无圈点档册”。同时又按音抄“有圈点档册”180册,今藏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将上述档册重抄一部,原藏沈阳崇谟图阁,今藏辽宁省档案馆。《满文老档》译成汉文始于金梁等人,译出百余册,择要编成《满洲老档秘录》上下编,于1929年出版。1971年以后,台湾学者广禄、李学智翻译出版了《老满文原档》两册。1979年辽宁大学历史系出版《重译满文老档》3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的《满文老档》上下两册,199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20世纪20年代初,将沈阳所藏《满文老档》拍摄底片,藏京都大学,后由藤罔胜二等进行初步整理,部分译成日文刊行。神田喜一郎等组成《满文老档》研究会,1965年将《满文老档》译成日文分7册出版。神田信夫等又出版了《旧满洲档》第9卷(后金天聪九年)日译本。所记清入关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多为《三朝实录》等史书所不载,是研究满族早期的发展、社会性质和语言文字,以及东北地区各民族历史的珍贵文献。

猜你喜欢

  • 南诏神武王

    唐时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的谥号。见“阁罗凤”(1727页)。

  • 达涅尔

    见“达尼雅尔和卓”(738页)。

  • 蒙古饮食禁忌

    古代蒙古社会禁忌之一。蒙古人进食时不得将已入口之食物吐出,据约翰·普兰诺·迦宾尼《蒙古史》载,如果这样做了,就要在帐幕下挖一个洞,将人从洞里拖出来杀死;也不得将酒、乳等饮料倾出器皿,否则就会招致雷电将

  • 倭里罕之乱

    清代咸丰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倭里罕,又称倭里罕和卓,倭里罕条勒,为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咸丰(1851—1861)初年以前,曾多次伙同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铁完库里和卓等煽动叛乱,均以失

  • 吉木萨

    即“济木萨”(1738页)。

  • 石板墓

    水族墓葬。呈长方形,长约2.4米,宽1.1—1.7米,高在1米之内。分上下两层,底不设石板,在棺外四周用四块石板围之,上覆一长形石板。石板上再围四块略小之石板,再盖一长形石板于顶部。坟顶置一石雕牛角,

  • 兀思哈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三年(1415)十月,与忽鲁爱等三卫同时设立,以忽答思(亦作呼塔斯)为指挥同知。《满洲源流考》作祜实哈哩卫,并说清代有祜实哈哩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

  • 腊撒长官司

    明代云南土司名。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时,兵部尚书王骥于正统七年(1442)令其把总况本驻守,后升为长官司,治所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腊撒。况氏以“况”字不吉祥,遂改姓盖,遂为盖氏世袭。清初废为勋庄。

  • 窈爪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窈介部。原为※奚族三营(氏族)之一,契丹开国前后被攻降,成为契丹著帐(皇族宫帐)奴隶,设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部民取

  • 撒尼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亦作撒米、撒完。彝语音译,意为“平和慈祥的人”。他称撒尼人或撒尼。主要分布在云南路南、弥勒、丘比、泸西、陆良、罗平、宣良、昆明、武定等地。有著名长诗《阿诗玛》等传世。详见“彝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