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乙寺制

海乙寺制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制度。清同治(1862—1874)年间由阿拉伯、中亚等地传入,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地区。“海乙”或译“罕义”,阿拉伯语意为“大的”、“总的”、“中心”。即由一个“海乙”(大)寺管辖十几个或几十个小寺,小寺阿訇由海乙大寺委派。由其掌管教权,不再由修寺之世袭人一“三道”(即宣道、赞道、礼道三种阿訇)掌权行事。聚礼、会礼及其他重大宗教活动,都在大寺举行。海乙寺中最高教职称“哈最”(又译嘎锥,即穆斯林法官),也称“总掌教”,或“总理掌教”。其下设有:伊玛目(负责讲经)、阿提布(负责领导教众念经)、玛真(亦译为穆安津,负责呼唤教众礼拜)。此制打破了※“阁的木”(老教)的互不隶属的教坊制(每寺为一坛)。解放前西北回族军界为便于控制宗教为其服务,对此制度积极扶持,并任用亲信担任“海乙”大寺之“哈最”等职务,以控制各小寺之教众。如清末马占鳌在河州(今临夏)八坊的王寺清真寺中创立海乙制,选派阿訇到该寺开学并总管8坊12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安良又将王寺和其他各寺“三道”职务夺除净尽,派老教大阿訇连续在王寺清真寺开学30多年,总揽教权,并管辖其他各寺。1916年西宁镇守使马麟等又将王寺海乙制,夺了南关清真大寺,任命新教阿訇马尕十为总掌教。后马步芳父子也在青海、河州等地建立这种制度。

猜你喜欢

  • 豆斗

    见“杜度”(960页)。

  • 伊噜格勒栋硕尔

    见“夜落隔通顺”(1497页)。

  • 清朝通典

    又名《皇朝通典》。书名。清官修。100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起纂,五十一至五十二年(1786—1787)间成书。体例与《续通典》同,分为九典。记载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至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

  • 马振

    清代书画家。字冈千,号云鹤。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回族。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曾为湖广总督毕沅幕宾。工书画,善画白描人物、精妙传神。亦擅山水与花卉。临摹宋元诸家之作,无不酷肖。人谓其

  • 靖恭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至顺二年(1331),脱邻忽秃鲁受封。

  • 新疆

    地名。清代以其名名地者有四:一指贵州古州、丹江、安顺、镇宁等地;一指四川大、小金川一带;一指云南昭通、永善地方;一指天山南北地区。系雍正、乾隆年间为区分新、旧辖区而采用的名称,寓“新辟疆土”之意,而非

  • 蒙古十二生肖纪年

    蒙古早期纪年法。蒙古原采用※“草青纪年”,大约自12世纪末期,蒙古人采用汉族十二生肖以纪年,即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名称依次纪年,称“鼠儿年”、“牛儿年”等。著名蒙

  • 卯节

    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水族称之为“借卯”。每逢水历十月(农历六月)择卯日举行。着盛装,备佳肴到“卯坡”祭祀祖先,预祝丰收。晚上击铜鼓、皮鼓娱乐。男女青年对唱大歌,通宵达旦。以往从农历六月直到十二月皆过卯节

  • 钳耳种羌

    东羌的一支。参见“虔人种羌”(1863页)。

  • 河东北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天会六年(1128),析宋河东路为南北二路,北部治所在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置兵马都总管。辖太原府;领节镇州3:汾、代、岚;刺史州9:忻、平定、石、葭、隩、宁化、岢岚、保德、管。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