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初官修编年体史书。8卷,插图80余幅。用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一说成书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内容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大致相同,流传的汉文本与《皇清开国方略》基本一致,说明乾隆年间改写
①辽封爵。景宗孙耶律胡都古受封,太平四年(1024),自辽兴军节度使转临海军节度使。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延祐二年(1315),武宗子和世㻋(又作禾失剌,即明宗)
北辽德妃萧普贤女年号。1122年,凡一年。
明初土族第一代剌土司。青海西宁州人。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充总旗。其孙剌苦功升副千户,始以剌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100余户,男女200余人。居地在今民和县泉里剌家庄,上剌庄。附剌土司
见“沙州路”(1127页)。
亦作古木河卫,见“可木卫”(491页)。
1218—1281元朝大臣。蒙古乃蛮氏。善辞有谋略。初为宗王拔都宿卫,受命掌拔都分地平阳路隰州岁赋。居绛州(今山西绛县)。中统(1260—1264)初,调平阳驿站达鲁花赤。至元(1264—1294),
地名。又名海兰儿、呼伦布雨尔。因其地有呼伦、贝尔两湖,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其地东西410里,南北792里。东至齐齐哈尔,西、南邻蒙古,北至黑龙江。唐虞属山戎地。周、战国、秦属东胡、山戎地。汉
明代蒙古的贫民。亦译作恩滚洪。蒙古语意为“普通人”。为蒙古平民(阿拉特)中的下等阶层,占平民的多数。拥有少量牲畜或无畜,生活贫苦。因无力缴纳贡赋(阿勒巴),成为领主征用劳役和兵役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劳动
见“耶律敌烈”(1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