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法成

法成

吐蕃僧人。生活于大约833—859年左右。佛经翻译家。早年居吐蕃,后移居沙州(今敦煌)、甘州及张掖一带。出身桂氏族,全称“桂·却楚”,意译“桂·法成”。在其所译佛经上署名“大蕃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唐大中二年(848),吐蕃败离沙州后,署名为“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简称“沙门法成”或“法成”。吐蕃晚期著名佛学家,也是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传播者,致力于唐蕃友好。精通梵、藏、汉3种语文,深晓佛学。经常在沙州开元寺、永康寺、甘州修多寺、张掖等地讲经传法,翻译并集录佛经。从学者众多,汉僧明照、法镜等10余人常随其闻法。译有藏汉文佛经23部,藏译汉9部,汉译藏14部,另有讲经录及佛经集录等。其中不少著述今存大藏经中传世,显教的《解深密经十释》及密宗的《十一面观音心咒》、《十一面观音陀罗尼》、《观自在如意轮心要陀罗尼》等汉文佛经,即经其手译成藏文。

猜你喜欢

  • 黄可经

    清永淳十三屯壮族人民抗租首领。广西永淳县那决屯望阜村人。壮族。道光末年,永淳一带壮族地区地主对佃农肆意盘剥,民情激愤。咸丰元年(1851),与杨隆盛、陆锦钦等结盟拜会,竖旗聚众,倡议抗租,提出“一县土

  • 克孜尔千佛洞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

  • 白山

    ①西晋时龟兹国王。据龟兹城(今新疆库车)。白霸之后。曾侮辱其东邻焉耆王※龙安。安临终时,嘱子※龙会为其雪恨。及会立,举兵攻龟兹,袭杀白山,据其国。 ②见“天山”(216页)。 ③见“太白山”(272页

  • 权位

    西夏官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在中书、枢密位之下。有统军、煌行两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耶律迭里特

    ?—913辽初名医。字海邻。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于越※耶律辖底子。史载其善骑射,有臂力,被阿保机誉为“万人敌”。于医尤精。传称:“视人疾,若隔纱睹物,莫不悉见。”(《辽史》卷112)阿保

  • 新边

    见“柳条边”(1576页)。

  • 额鲁特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置。以丹济拉为札萨克辅国公。继徙推河。雍正九年(1731),迁居锡喇木伦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寻又先后移驻喀尔喀河、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

  • 崇礼侯

    见“买的里八剌”(940页)。

  • 撒喜果

    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族婚姻习俗。又称撒喜。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福建、河南、山东等地。源自古代波斯、阿拉伯人婚礼中之“撒金豆”及宗教信仰之俗。侨居中国的波斯、阿拉伯穆斯林巨商结婚时,于婚礼当天在女

  • 巴木丕勒多尔济

    ?—174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辅国公※车凌巴勒长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额驸巴林郡王乌尔衮由阿尔泰征准噶尔於赫色勒巴斯诺尔。雍正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