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沃沮

沃沮

①古族名。来源于古※貊族。《后汉书》等有传。有东(亦称“南”)沃沮、北沃沮之分(一说东沃沮即沃沮,包括南、北沃沮)。旧据《辽史》多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一带;今一般据《后汉书》等称,其“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貊接”,认为东临日本海,西以朝鲜狼林山脉东麓及中国延边地区为界,南达元山市北,北至中国吉林省珲春县境与挹娄为邻(一说北有兴凯湖以南地)。西汉武帝前,臣属卫氏朝鲜。汉元封三年(前108)武帝灭朝鲜后,置郡设县,其地为玄菟郡辖境的一部分,玄菟郡治所初就置于沃沮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附近)。因部族弱小,高句骊兴起后不久即被兼并:《三国史记》载,高句骊始祖东明王十年(前28)灭北沃沮,并以其地为城邑;大祖大王四年(公元56)取东沃沮地为城邑,拓境东至沧海(今日本海),南至萨水(今清川江)。后逐渐被高句骊族同化(一说北沃沮后与勿吉融合形成号室靺鞨,即靺鞨号室部)。地宜五谷,人善种田,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产貊布,有鱼、盐等土特产品。人质直强勇,因少牛马,习于“持矛步战”。衣、食、住、行和语言等,与高句骊族类同。社会内尚“无大君长”,只邑落“各有长帅”。流行死者遗骨“举家皆共一椁”葬俗。 ②见“窝集部”(2297页)。

猜你喜欢

  • 纳先竜

    傣语音译,意为“大十万田级”。旧时云南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的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之一。详见“探朗召曼纳”(2039页)。

  • 貊弓

    名弓名。汉魏时“小水貊”(貊之别种,居今鸭绿江以西地区)人所制,故名。《后汉书·高句骊传》:“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

  • 贾班达哥

    清代门巴族著名首领。原居主隅。后因不堪忍受农奴主残酷压榨,约在18世纪初带领当地百余户门巴族向传说中的圣地白马岗(今西藏自治区墨脱)迁徙。途经扎目村时与追兵遭遇,率众顽强抵抗,经激战砍死敌军官,杀退追

  • 长孙肥

    ?—408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代王拓跋什翼犍时,年13,选为内侍。后从拓跋珪投奔独孤及贺兰部,常侍左右。登国(386—396)初,为大将,从征匈奴独孤部刘显及库莫奚、贺兰部,俱有

  • 曲出

    见“阔出”(2273页)。

  • 夹城之役

    五代后梁与晋间战役之一。梁开平元年(907),朱温代唐建梁。五月,遣将康怀英率兵10万围晋将李嗣昭镇守之潞州(治今山西长治),筑垒环城。晋王李克用遣周德威统兵赴援,屯于余吾(今山西省留县西北余吾)。率

  • 站田

    亦称“栈田”。旧时布依族部分地区残存的领主经济土地制度。流行于黔南、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亭目授与住在交通线上的农民耕种,收获归耕者所有,不用缴纳粮赋,也不用服劳役,只需接待过往的亭目

  • 岭镇荣

    ?—1918清末民初四川大凉山土官。彝族。彝姓森子,名乌郭。※岭承恩堂孙。岭承恩死后,因二子先夭,由镇荣继袭呷洛暖带密(今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土游击、越嶲邛部长官司、西昌河东长官司、西昌河西土千总

  • 车达鸡

    明代蒙古兀良哈三卫属部首领。蒙古族。原驻牧于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外。隆庆(1567—1572)初,率部投明朝,被安置于滴水崖(今河北赤城县境)驻收。常出入于塞内外,将蒙古诸部内情通告明方,得明抚赏,“

  • 额鲁开依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冰雪融化的季节,即春天。鄂伦春族旧无历法,在长期狩猎和生活实践中,以物候循环为依据,摸索出一套计算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据之来安排狩猎生产。虽与我国通行农历不完全相同,但适合其狩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