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思平

段思平

893—944

五代十国后期云南大理国创建者。白族。祖籍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为白蛮大姓。世为南诏大臣。六世祖※段俭魏(段忠国),为南诏王阁罗凤大军将,败唐军有功,升清平官。四世祖※段宗榜为南诏王丰佑大军将、清平官,除权臣王嵯巅,扶立丰佑子世隆。父段宝(段保隆)为南诏布燮。母白姐阿妹。生于云南大理喜睑(今喜洲)院塝村。早年家境没落,放牧山中,甘贫度日,故知民间疾苦。后出仕为幕览(小府副将)。时为郑氏大长和国,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把持军政,政局动荡,民怨四起,故在民间酝酿起义,民谣云:“羊(指杨干贞)本狼,快要亡,段思平,得天下”。“凡牧牛、牧马及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王”(见蒋彬《南诏源流纪要》)。事传至杨干贞弟杨诏(一作杨明或大杨明)耳中,欲捕杀之未遂,思平则积功为通海节度使,并借机组织军马。杨干贞先后灭郑氏大长和国、赵氏大天兴国,建大义宁国,更加贪暴,严厉镇压反抗者,遂与其弟段思良(段思胄)四处逃亡,暗中联络高氏、董氏等白族大姓集团,筹备起义。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发动广大奴隶、农奴起义;又以“赦徭役”为条件,取得滇东黑爨、松爨37部的支持。确定于后晋天福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合公元937年2月4日)举行暴动,借兵37部,会师于石城(今云南曲靖),挥兵西进至品甸(今云南祥云),会合洱海地区村社农奴、奴隶起义队伍,直趋大理。二年,过江击杀杨诏,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南)和阳苴咩城(今大理城西),杨干贞出逃,遂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定都阳苴咩城。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罪大者正罚爽,表暴贞良。更易制度,损除苛令”。释放奴隶,减赋税,赦徭役,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期以来各族、各部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建立封建制度。封董伽罗为相国,领成纪(今云南永胜);封高方为岳侯,领巨桥(今昆阳);封爨判为巴甸侯(在滇东),37部首领亦予加封。赐西双版纳首领叭真以“虎头金印”,封特磨道(今文山州),壮族首领侬民富为“坦绰”(沿用南诏清平官称号)。开农田,兴水利,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大理马”、“大理刀”亦由此驰名中国内地。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子孙相因,故大理国又有“佛国”之称。卒后其子段思英继位。谥号“太祖圣神文武皇帝”。

猜你喜欢

  • 泮官特勤

    见“忠贞可汗”(1414页)。

  • 防御

    官名。清代驻防八旗中基层组织及其首领之称。官阶较驻防佐领为卑,属武职正五品。下设骁骑校(正六品)、领催协理营务。原由于户少丁稀,不敷设为佐领者即以改设;或分戍地无需用一佐领兵力者,亦设此职率兵往驻;专

  • 庄?

    战国时楚国将领。又作庄豪。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率兵进军西南地区,经且兰、夜郎(皆在今贵州境内),入滇(今云南滇池附近),诸国邑降楚。后因秦国占领了※黔中郡(秦置郡),交通断绝,遂留于滇,称王,

  • 图古斯

    见“萧孝忠”(1994页)。

  • 德毅忱

    见“德钦一心诺尔布”(2523页)。

  • 萧特末

    辽代大臣。字何宁。汉名英。契丹族。史载其为人机辨任气。辽圣宗太平年间,累官安东军节度使,以才能称道。十一年(1031),受召为左祗候郎君班详稳。未几,迁左夷离毕。兴宗时,重熙十年(1041),累迁北院

  • 额勒里

    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苏勒坦。一译额呼里、额尔类、额勒里纳拉里。※阿布尔海里汗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率兵万余往吹河地方,谋结纳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萨尔图根巴图尔等劫掠土尔扈特台吉舍楞,未

  • 越赕骏

    古代越赕(今滇西腾冲一带)所产的马名。或作越赕骢。体型小巧,颈长尾高,速度快,耐力好,善于爬坡,适应陡险,路滑的山间道路。南诏国曾以此为助,大败唐军。越赕马与※赤藤杖和※铎鞘一起被列为“南诏三宝”。

  • 勃曳固

    见“拔也古”(1363页)。

  • 速黑忒

    (?—1534,一说为1520) 明代海西女真首领。又作舒和德。纳喇氏。哈达部著名首领※王忠父(一说为伯祖父)。明正德(1506—1521)至嘉靖(1522—1566)初年,为塔山前卫左都督。居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