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景贤

杨景贤

元末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原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因从姊夫杨镇抚,遂以杨姓称之。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续录鬼簿》称其“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自幼好学,精通汉语文,擅长音律和词赋,致力于杂剧的研究和创作。本人经历元末的社会动乱和农民起义,对社会现实颇有感受。与著名杂剧作家贾仲名、汤舜民及名伶蒋兰英等有深厚交往。明永乐(1403—1424)初,受召入值,以备顾问。因“无意翰林院”,在朝中居官不长。不久,返武林(今浙江杭县)。后卒于金陵(今南京)。其作品主要是杂剧、散曲和传奇,在蒙古族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续录鬼簿》著录其杂剧有18种,有《西游记》、《刘行首》两种流传于世,其他均已散失。散曲流传至今的有七首小令和一曲套数。所著传奇亦失传。作者广泛吸收了宋元以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继承了蒙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创。其《西游记》要比吴承恩的小说早200年。明人朱权称赞其词曲“如雨中之花”般绚丽夺目。其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统治阶级作了深刻的揭露,对劳苦群众深表同情,并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有强烈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 钦定兰州纪略

    书名。清乾隆朝大学士阿桂领衔纂修。20卷。卷首1卷,为乾隆御制诗。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按年月收录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1781年4月21日)至四十七年十一月二日(1782年12月7日)

  • 一扣钟

    亦写作一扣衷、一口钟、一裹圆,满语谓之“呼呼巴”,即斗篷,也叫篷篷衣。清代中期盛行一时,妇女多穿,男子亦有穿者。其制极简单,似雨衣,有领无帽,无钮扣,穿时披在肩上,用细布带系于颈部,用以遮风御寒。因形

  • 沙剌班

    元朝大臣。字敬臣,号山斋。畏兀儿人。大司徒※阿邻帖木儿长子。能诗文兼工大字,精通畏兀儿文和蒙文,为惠宗妥懽帖睦尔之师。惠宗即位后,深受礼遇,入侍禁中。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中书平章政事、大司

  • 撒拉曲

    撒拉族传统长篇抒情诗歌。亦称撒拉玉日。以撒拉语演唱。流传于青海循化等地。历史悠久。有一套固定的曲调,依主题表达喜怒哀乐。由若干段紧紧围绕主题,具有独立意义的短诗组成。句式比较固定,以4句、6句、8句较

  • 蒙古王公

    清代蒙古贵族的总称。清朝统一蒙古以后,废除蒙古以前的济农、洪台吉、丞相、太师、宰桑等封建贵族称号;为了笼络蒙古贵族,以满族宗室的封号赠给蒙古贵族。根据蒙古封建贵族不同的身分等级和地位以及对清王朝的效忠

  • 噶启松

    藏语音译,俗称“卡冈”。西藏地方铸造的铜币之一。面值作藏银2分5厘。1909、1913、1918、1920年先后铸造发行。在西藏地方流通的旧币中,面值最小。1909年铸造的有两种,一种图案文字与“桑冈

  • 失剌斡耳朵

    即“昔刺斡耳朵”(1346页)。

  • 宣懿皇后

    见“萧观音”(1994页)。

  • 载勋

    1854—1901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庄亲王奕仁次子。同治十一年(1872),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五年(1879),袭庄亲王爵。二十六年(1900),趁义和团入京师,谋借义和团排外,以达废立之

  • 司州

    古州名。①汉之司隶校尉部通称为司州。晋武帝(265—290年在位)始置州,治所在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领三郡。州境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部分地区。怀帝永嘉(307—313)后废。②北魏天兴(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