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约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创祐。如史载宋元祐元年(1086)六月,西夏派遣使臣春约勒阿拉雅赛赴宋朝进贡。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创祐。如史载宋元祐元年(1086)六月,西夏派遣使臣春约勒阿拉雅赛赴宋朝进贡。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战国时期中山国祭祀礼器。亦称“铁足大铜鼎”。周慎靓王六年(中山王十四年,前315)由中山王下令制作,用以祭祀上帝和祖宗。器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鼎身扁圆
族名。一译曼古特、哈喇哈尔榜。以其喜戴黑色小帽,又称为喀喇·卡尔帕克。其先民可追溯至公元前马萨格特人和6—8世纪的突厥人。17世纪初年,部众大都分布于乌拉尔和恩巴河上游,附庸于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汗,与准
见“萧敌鲁”(1998页)。
见“令支”(578页)。
见“敕勒”(1983页)。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 “阿娇如”意为“根”、 “祖先”; “博如坎”为“神”之意,即祖神或祖先神。是对本氏族高祖以上祖先的称呼。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旧时每家都供奉祖
古代对华夏北方几个民族的统称。《墨子·节葬下》称:“昔者,尧北教乎八狄”。《尔雅·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八狄在北”,但未列举名称。
藏语音译,意为“流浪不定的人”,又称“打雪猪的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由※差巴(支差的人)和※科巴(意为“需要的人”,有属民之意)分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流浪的“阁帕尼屏”亦称之。无家产,无固定
643或647—712唐代佛教高僧。华严宗实际创始人。祖籍康居,生于长安。本姓康,字贤首。风度奇正,利智绝伦。初应名僧义学之选,从玄奘法师译经。后以见识相异,退出译场,从智俨学《华严经》。28岁受沙弥
清朝所定玉树藏族留住青海蒙古牧地应遵守的规定。道光十八年(1838),玉树藏族三十九族内雍希叶布、蒙古尔津、尼牙木错、卡爱尔等四族,因屡被果洛克族抢劫,陆续逃入青海右翼正盟长郡王游牧地,盟长棍楚克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