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连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八子,后繁衍为八部。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4至7世纪间。大体活动在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以北,潢河(今西喇木伦河)流域一带。时契丹人畜渐旺,部落益盛,首见诸史册。有人以为此部发展到唐代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为※突便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附唐,唐以此部置日连州。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八子,后繁衍为八部。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4至7世纪间。大体活动在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以北,潢河(今西喇木伦河)流域一带。时契丹人畜渐旺,部落益盛,首见诸史册。有人以为此部发展到唐代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为※突便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附唐,唐以此部置日连州。
13世纪藏族学者。以故事体裁注释格言的开创者。萨班衮噶坚赞的《萨迦格言》问世后,为人争相传颂。为使精炼而寓言丰富的格言能为人易懂,他对有关格言所包含的内容,用故事体裁逐一注出。使格言含意更加明确,增强
古代通关津,过口卡时使用的一种凭证,即通行证。汉代亦称“传”。《周礼》郑玄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刘熙《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传,转也,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侗族民歌曲调之一。侗语称“嘎老”。为多声部合唱歌曲,系中国民间音乐支声复调的一种。主要流传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剑河和广西三江的侗族地区。由歌队合唱,个别地区是一唱众和。主要是二部合声,间有三声部或
即“完颜习古迺”(1164页)。
唐吐蕃军政建制。“如”藏语意为“翼”。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朝府兵制创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今后藏年楚河流域。晚近史籍又称其为“云如”(即“右翼”)。为吐蕃“五如”之一,分上下如拉
见“曷术部”(1652页)。
见“奥失部”(2252页)。
见“倒喇”(1887页)。
1181—1226西夏第九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神宗李遵顼次子。光定十三年(1223)十二月,父在蒙古军威逼下逊位,继立。闻蒙古军征西域未还,乃遣使结漠北诸部为外援,以拒蒙古。乾定元年(123
见“硕德八剌”(20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