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18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法规名,约制定于1741—1758年。原文为托忒文,抄本见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卫拉特法典》抄本中。1880年俄国学者戈尔斯通斯基译注《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一书问世时,该法典以《在卡尔梅克汗顿杜克达什时代为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族编订的法规》为名,连同噶尔丹的两项补充敕令,作为该书附录,全部被译成俄文并加注释发表。法典规定藏传佛教为土尔扈特蒙古人共同信仰,严禁僧侣贪女色和酗酒;禁止盗窃,初犯和再犯重笞50,带脚枷一月,并于双颊烙印,三犯则卖至库班和克里木;无论贵族和平民,都必须接受教育,学习本民族文字,否则要受罚一定数量的牲畜;在得知敌人迫近消息时,应立即向王公报告,并挺身御敌,否则王公罚二九牲畜,贵族罚佩带全付鞍套3岁马和4岁骆驼各1匹,名人罚4岁骆驼1峰,贱民罚4岁马1匹;接到出征命令后,必须立即出征,如逾期不至,王公罚牲畜9头,贵族罚4岁骆驼1峰,名人罚4岁马1匹,贱民罚3岁牛1头;倘在出征时中途逃归,也课以同样数量牲畜。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它是《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是土尔扈特蒙古人为维护自己民族传统和宗教文化的具体体现。是研究18世纪土尔扈特人社会现实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 南诏幽王

    见“劝龙晟”(398页)。

  • 南诏奉圣乐

    唐代南诏国著名乐舞。异牟寻在位时(779—808)编创,经西川节度使韦皋改编。贞元十六年(800年),献给唐德宗,曾在长安皇宫麟德殿内演出,后被列为唐代14部乐舞之一。据文献记载,舞蹈者穿南诏衣,戴黑

  • 达素

    ?—1669清朝将领。费雅朗阿村人。隶满洲镶黄旗。章佳氏。初由护军授护军校。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同护军鳌拜击退明援兵,擢护军参领。崇德五年(1640),随军围锦州,率护军败明杏

  • 多仁班智达传

    藏文书名。西藏贵族学者多仁丹增班觉著。成书于18世纪中叶。著者出身“噶细瓦”(藏语意为“四喜”)家族,祖父贡布欧珠饶丹,被清朝封为“公爵”,尊称公班智达,居拉萨之官邸名“多仁”,故以名书。该书主要记载

  • 纳剌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纳尔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可成哥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纳尔吉河流域。《明实录》中又记永乐

  • 柳州峒氓诗

    描写柳州壮族生活习俗的律诗。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即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撰。作于柳州刺史任内。内容描述当地壮族的习俗,提及“异服殊音”,喜包粽子,携带糯米饭上街,穿着鹅毛加树皮

  • 正义之路报

    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阿山区组织委员会创办的报纸。1948年9月在阿山以维、俄两种文字出版。重点是宣传阿山地区的法令和建设成就,报道国内外政治形势,揭发国民党和乌斯满集团的残暴统治,对推动阿山区革命斗争

  • 善福寺

    见“真寂庙”(1819页)。

  • 按巴坚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

  • 刘易

    ?—316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聪子。光兴元年(310),父即位后,封河间王。嘉平二年(312),拜车骑将军,与卫将军刘翼并典兵宿卫。三年,谏阻聪擅杀廷尉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