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捺钵

捺钵

契丹语。又译纳拔、纳跋、纳钵、剌钵、纳宝等。即“行营”、“行帐”、“营盘”之意。本指契丹皇帝出行时居止的帐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称:“北人谓住处曰捺钵,四时皆然,……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历史上形成为契丹统治者受游牧生活影响的一种特殊制度。一般又称作“四时捺钵”。契丹地处塞外,以游牧为主,车马为家,逐水草,就畋渔,避夏暑冬寒,岁以为常。皇帝日常处理国务,亦不固定在一地。建国后,虽仿汉制,先后有五京之设,然诸帝“游田之习,尚因其旧”,“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帝后终年盘桓于四时捺钵间。圣宗时基本形成定制: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60日方至,主要活动是凿冰取鱼,纵鹰捕鹅,至春尽乃还;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四月中旬起牙帐,占卜择吉地为纳凉之所,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至,居五旬,时与北、南诸臣僚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虎及鹿;冬捺钵,曰广平淀,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过冬,再与北、南大臣会议军国事,不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每岁四时,周而复始。按是制,夏冬两季各在捺钵召开大政会议,合议国政。会后赴春水秋山游猎,主要官员扈从,随时随地料理国事。故其国家的政治中心实不在京城,而在游牧式的“捺钵”。此制金、元沿袭,而游猎内容日重,处理国务内容日轻,又为时趋短,渐失去政治中心意义。至清代,热河避暑,木兰秋猎,为其遗风。

猜你喜欢

  • 俄笃低

    彝语音译,意为“坏骨头曲诺”。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曲诺等级内以血统划分的阶层之一。即所谓在曲诺等级中混入低下等级或其他民族骨血的人。一般不能与“俄笃伯(好骨头曲诺)”通婚,少数富裕户可通过重

  • 匐延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元年(656)左右以处木昆部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辖地位于今新疆额敏河流域。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 布延泰

    见“白云梯”(598页)。

  • 滇游记

    书名。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

  • 仓央嘉措

    1683—1706即六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著名诗人。原名计美多吉协加衮钦。藏族。生于藏南门隅纳拉宇松。自幼随母劳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被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转世

  • 阴山州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又作阴山都督府。高宗显庆三年(658)左右以葛逻禄谋落部(又称谋剌)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位于今塔城及原苏联交界一带(一作额尔齐斯河上游)。隶北庭都护

  • 完颜文

    ?—1173金大臣。本名胡剌,亦作忽剌。女真族。完颜氏。※阿骨打孙,左副元帅※完颜宗望子。熙宗皇统(1141—1149)间,授世袭谋克。加奉国上将军,居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海陵王贞元元年

  • 太石

    古代若干蒙古部落贵族首领的世袭称号。亦作太司、泰实。仿自契丹袭汉制所立“太师”官名。《辽史·百官志》:南北院大王下均设有“太师”,北面部族官、北院属国官亦均有“太师”。位尊职显。蒙古贵族慕之,用以自称

  • 石柳

    见“耶律石柳”(1308页)。

  • 召庄

    或称“鲁郎道叭”。傣语音译,意为“官家的亲属”或“官家的子孙”。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的旁系后裔或远亲远戚。原为贵族集团成员,有资格当官,故亦属官种之列。后来相当一部分被迁往农村建寨,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