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兽头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富有。忌妇女特别是孕妇在挂有兽头处休息。一说此俗起原于动物崇拜。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富有。忌妇女特别是孕妇在挂有兽头处休息。一说此俗起原于动物崇拜。
明末清初青海郭隆寺第一任堪布。藏族。生于塔波地方,由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认定后,剃度出家,在塔波扎仓刻苦学习经典。常聆听三世达赖喇嘛、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纳卡巴·塔尔悲坚赞等教诲,掌握许多经学正确见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参见“松潘卫指挥使司”(1298页)。
1805—1875清末广西壮族抗清首领。广西马平县(今柳江县)流山乡鱼窝村人。壮族。勤奋好学,颇通诗文,早年考中秀才,颇受乡人尊崇。同治十一年(1872),村民奋起反抗地方官府以白银代粮纳赋,被举为首
西夏遣址。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临河县高油房地区。城平面略呈方形,边长990米左右,墙基宽7—8米。每面城墙外侧各有马面7个,间距60米左右。南北有角楼基址,直经15米。四面城墙有门,门外有瓮城
渤海国宗王。第十一世王※大彝震子。彝震在位时(830——857),奉命入唐朝贡(一说在公元838年),带回唐文宗敕大彝震书,书中称彝震“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在列举给渤海官员赐物的名单
见“穴骨只”(630页)。
?—809渤海国第六世王。一作大嵩邻。文王※大钦茂孙(一作少子)。唐贞元十年(794)冬,成王大华屿死,继位,次年,改元正历。受唐封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因唐已于宝应元年进封其祖父大钦茂
?—996辽代将领。名又作吴留。字逊宁。契丹族。国舅宰相※萧斡子。史载其有胆善谋。辽圣宗即位时,统和元年(983)二月,娶承天太后三女越国公主延寿,拜驸马都尉,受任南面林牙,掌文翰。寻从宣徽使耶律阿没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骨咄施国沃沙城(位于今阿姆河下游)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辖五翎侯、休蜜2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见“马甲”(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