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万民
见“拓跋弘”(1356页)。
见“拓跋弘”(1356页)。
即“头下军州”(631页)。
清代文献对部分高山族称谓。泛指居于凤山县(今属台东县)南境瑯峤山中的高山族。共有“番社”18个,分布在深山密林或险阻溪岸。善用镖枪、竹箭,主要以狩猎为生,种植少量芋薯为副食。《番社风俗》云:“瑯峤生番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穆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庆源南龙北洞。辽灭渤海后迁其民至今辽宁岫岩县东南洋河附近,将穆州所领4县并为一县,称会农,隶辽开州。
?—1177西辽承天太后,1163—1177年执政。契丹族。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女,仁宗※耶律夷列妹。绍兴十三年(1163),仁宗卒后奉遗诏权王国事,号承天太后,下年,改元“崇福”。七年(1170),
白水羌迁居关中渭北一带者的简称。参见“白水羌”(599页)。
见“慕容垂”(2436页)。
见“始波罗”(1350页)。
古地名。故址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西南老铁山东。是唐与渤海水路来往必经之地。
地名。又作费阿拉。满语音译,“佛”意为“旧”,“阿拉”意为“平岗”,合译为“旧平岗”。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南二道河村南山岗。辖境东临鸡鸣山,南界哈尔萨山,西达烟筒山接连凤凰岭。明万历十五年
见“怀信可汗”(1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