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里哈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里合赤”,复数作“忽里合赤惕”。《元朝秘史》释为“放牧羊羔的”。在蒙古国建立前,就出现忽里哈赤,专事放牧羊羔。蒙元时成为一种官职,掌管放牧羊羔者称忽里哈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里合赤”,复数作“忽里合赤惕”。《元朝秘史》释为“放牧羊羔的”。在蒙古国建立前,就出现忽里哈赤,专事放牧羊羔。蒙元时成为一种官职,掌管放牧羊羔者称忽里哈赤。
即“从太山”(321页)。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喇氏。克什特子。初袭伯父克什图牛录章京兼半个前程世职。顺治五年(1648),从征南大将军谭泰征江西叛镇金声桓,数败敌军,复率本固山兵败高总兵3千兵,并同罗什率兵败城内出击之兵
见“阿骨打”(1212页)。
清代蒙古地区台站道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军向外蒙古进军后,为适应军事上之需要而逐步设置。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南部台站,起克鲁伦河中游渡口迄赛尔乌苏。从塔拉多伦台开始,经过搜吉、苏鲁海、毕
参见“御泥布族”(2257页)。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后改汉姓曰强。
见“也孙铁木儿”(143页)。
水名。中国大河之一,亦为黑龙江最大支流。今吉林省扶余县以上流段,又曰第二松花江,此以下至注入黑龙江处称第一松花江。以其全程或一段流程与嫩江作为一河见于史载的名称有:弱水(汉至晋对第一松花江与嫩江及同江
旧时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地区用以计量稻谷的单位。迄至解放前夕该地区仍沿袭以小刀掐穗的收割方法,以稻穗盈把为其计量单位,故称。约1公斤左右,6把为1攒,6攒为1对,2对为1律,2律为1姆。耕地面积通常也以播
见“日连州”(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