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德千寺

德千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德钦寺”,德禅寺等,藏语称“抡莫德千群科林”,意为“拉莫大东法轮州”。在青海尖扎县境内。拉莫三世阿旺罗桑丹贝坚赞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建。属格鲁派寺院。原有经堂2座170余间,大小佛堂26座,活佛昂欠24座。寺院以藏族为主,亦有蒙古、土族、汉族。寺内文物著名者有赤金度母、檀香木度母,历代活佛灵塔等。1980年重建。有古鲁寺、俄让寺、结什当寺等属导寺引,分布于尖扎、贵南、贵德、化隆、海晏。此寺又以转世活佛众多而出名,最多达51人。其中以白佛(夏茸尕布)、赛赤和智干仓是全寺三大活佛系统,统领全寺政教大权。赛赤活佛源自甘丹寺第四十四任赤巴罗哲嘉措,其转世罗桑丹尼玛于雍正十二年(1734)应诏赴京,帝赐“禅师”印,成为掌印喇嘛。乾隆九年(1744)又奉命修建北京雍和宫,自此,历辈赛赤亦为清代驻京呼图克图。该寺有一套行政、宗教组织机构,于巴会议为全寺最高行政组织,下设法台、正副僧官和干巴若干人。

猜你喜欢

  • 地保奴

    明代蒙古贵族。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在北元和明朝的对立中,随父兄居漠北,伺机进入漠南和中原。北元天元九年(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可汗大本营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与明将蓝玉等

  • 萨璀

    见“萨催”(2005页)。

  • 斯伯哈子资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头目间的诉讼。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赵枢赞

    清初甘肃临洮藏族首领。字翼池。※赵师范次子。初事帖括,自以世家旧勋,“徒事章句”,无以承先人之志,遂弃文就武,于康熙五年(1666)中武举。十二年(1673),随清军南下讨伐吴三桂,命率部从靖逆侯张勇

  • 有泰

    ?—1910清朝大臣。字梦琴。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大学士※富俊之孙,驻藏大臣※升泰之弟。初为监生。同治四年(1865),考取额外蒙古协修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官江苏常州知府。二十七年(190

  • 舍剌克炭台吉

    见“卜石兔”(19页)。

  • 小凉族

    参见“大凉族”(87页)。

  • 赛朵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成勒嘉措”(1244页)。

  • 庆麟

    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班第孙,巴禄之子。乾隆四十八年(1783),授命赴西藏办事,任驻藏帮办大臣。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兵扰犯藏边,办事不力,听任萨嘉呼图克图及达赖喇嘛之言,私与巴勒布讲和,革

  • 噶玛洛部

    藏族古部族名。据藏籍《安多政教史》载:吐蕃王朝赞普赤松德赞时期(742—797),曾攻占唐朝河西陇右广大地区(今青海东部及甘肃南部),并于唐广德元年(763)一度攻陷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其间,部分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