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徐夷

徐夷

古族名。先秦东夷之一(一说原不属东夷,为诸夏之一)。又称徐方、徐戎;因以虎为图腾,殷墟甲骨卜辞称之为“虎方”(一说虎、徐为一音之转)。分布在淮水以北,黄河故道以南地区,约为今安徽泗县以北,至江苏徐州市一带地方。其与淮夷是东夷集团中比较强大的两支,《尚书·费誓》中有,“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商代,一度强大到影响成汤播迁。周成王东征,其被征服,但未遭灭国迁社之祸。至周穆王时又强大起来,与周抗衡,《竹书纪年》记有,“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并迫使穆王不得不承认其首领徐偃王为东方霸主。《后汉书·东夷传·序》记此事较详:“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春秋时的徐夷(国),经常参加诸侯会盟,仍被“诸夏”视为东夷的一部分。后被楚国所败。至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其国为吴所灭,居民成为汉族的先人之

猜你喜欢

  • 骆驼室韦

    即“落俎室韦”(2187页)。

  • 押行宫辎重夷离毕司

    见“夷离毕”(760页)。

  • 都知兵马使

    官名。唐代藩镇自置之部队统率官,称兵马使,其权尤重者称兵马大使,或称此职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在位时亦设置。

  • 大兄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始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国12等级“大官”中之第三级官名,位在※“太大兄”之下,※“小兄”之上(《新唐书》列为第六级),与诸官分掌内外事,此前史书不见其名。

  • 越析诏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又称磨些诏,居故越析州(今云南宾川县北)。开元(713—741)中,有豪酋张寻求烝其王波冲妻,合谋杀波冲。唐剑南节度使王昱召张至姚州,诛之。部落无长,以其地归于南诏

  • 安鳌

    ?—1495明代四川马湖府土官。彝族。土知府安洪子。成化六年(1470)六月,袭马湖府(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土官知府。在职期间,对治下夷民残酷暴戾,计口赋钱,岁入银万计,肆意淫乱土民女子,用妖僧百足魇

  • ?里尀

    见“辖里时”(2445页)。

  • 六部

    西夏官署名。朝廷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西夏《天盛律令》和《官阶封号表》皆不载。

  • 智诚洞碑

    唐代壮族摩崖石刻碑铭。唐韦敬辨撰。敬辨澄州(今广西上林县)人,壮族。为其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时所撰。碑高164厘米,宽79厘米。碑文从右到左竖刻,凡24行,首行42字,末行32字,余为47字,

  • 寿光

    前秦越厉王苻生年号。355—357年,凡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