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弘慈寺

弘慈寺

明代东蒙古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大召(蒙语伊克召)、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甘珠尔庙、释迦牟尼庙、银佛寺、无量寺等。万历七年(1579),由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阿勒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在归化(今呼和浩特)主持修建,有蒙、汉、藏等各族工匠参加,明朝亦助以物料。八年,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赐名为“弘慈寺”。当地习称大召。俺答汗崇佛,尊称格根汗,故该寺亦称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寺内供奉一尊银制金饰的释迦牟尼像,故称银佛寺。明末,察哈尔部林丹汗及后金相继西进,归化城受战火摧残,但该寺幸存。清崇德五年(1640),由古鲁格楚呼尔奉旨修缮扩建,奏请清太宗皇太极赐名为“无量寺”。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札萨克喇嘛内齐托音再次修缮,挂黄琉璃瓦。寺内铁香炉上铸有蒙古工匠姓名。寺院、佛像及诸文物为研究明清蒙古族的建筑、雕塑、铸造、绘画、蒙古佛教史和蒙藏汉关系史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 梁后

    ①(?—1085)西夏毅宗皇后。宋朝人。本为李元昊国舅没藏讹庞子媳,与毅宗李凉祚私通。闻讹庞父子密谋欲杀谅祚,密告之。奲都五年(1061)四月,诛讹庞父子,九月入宫册后,生子秉常,乾道元年(1068)

  • 禄照

    明初四川土官。彝族。洪武八年(1375),授永宁宣抚司(治今叙永县永宁河东)宣抚使。十七年(1384),贡马,诏赐钞币、冠服,定三年二贡如例。十八年,遣弟阿居赴朝,奏称比年赋马已输,唯粮不能如数。因大

  • 四夷

    见“夷”(759页)。

  • 答几

    广西大苗山地区部分苗族的自称。详见“苗族”(1335页)。

  • 大元通宝

    元朝铜钱之一种。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与至大通宝二种铜钱,与银钞并行。次年,铸造通行,立资国院、泉货监领之。钱文为八思巴字。一文准至大通宝十文、至大银钞一分。依古

  • 东部喀喇汗王朝

    见“喀喇汗王朝”(2208页)。

  • 三岔河卫

    见“撒叉河卫”(2494页)

  • 石遵

    ?—349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五世皇帝。349年在位。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后赵延熙元年(333),封齐王。父即位后,封彭城公。太宁元年(349),父病危,进爵彭城王,领大

  • 江南总摄

    元代管理江南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三年(1276),元军入江南,取临安(今浙江杭州)。十四年二月,诏以僧亢

  • 茶山瑶

    瑶族一支系。自称“拉珈”,意为“居于山里的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大瑶山中部和北部。因其地盛产茶叶,历史上曾称“茶山州”,故名。传说自广东、湖南和广西的南宁、百色、象州等地迁来,说法不一,其入山时间也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