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开斋节

开斋节

节日名。回族及信仰伊斯兰教之民族的三大节日之一。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新疆地区称“肉孜节”(波斯语“芦茨”音转、“斋戒”之意)。是回、撒拉、东乡、保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十个民族隆重的节日。斋月在教历九月。斋月期间,每天自破晓至日落前禁止饮食,晚上进食,不论闭斋(把斋)或开斋都要寻见新月,见月第二天开始斋戒,为期一月,按规定应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为开斋节,但实际上,期满后开斋时,也要以见月为准,即见新月的第二天开斋,若未见新月,则第三天开斋。开斋日上午,在清真寺举行“会礼”仪式等庆祝活动,然后互祝节日快乐幸福,一般家庭都要备有各种佳肴、油香、撒子等,宴请宾朋,互相赠送,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均举行唱花儿、表演武术、摔跤或刁羊等娱乐活动。

猜你喜欢

  • 德昂语音译。为分布在云南潞西等地德昂族的自称。因其妇女筒裙颜色中灰白色明显,故被当地汉族称为“白崩龙”。

  • 差米

    旧时西藏墨脱宗门巴族地区农奴等级之一。相当于藏区的差巴。约占全宗(相当内地县)农户的92%,是农奴阶级的主体,差和乌拉的主要承担者。领种一定数量的差地,享有对村社公有土地※基萨的使用权。人身依附领主。

  • 阿喇布珠尔

    ?—1716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驻居于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台吉※纳扎尔玛穆特之子。清康熙年间,率所属赴西藏礼佛,四十三年(1704),返归,时逢阿玉奇汗因向准噶尔部索要被扣留之散扎布属部未果

  • 珂咄罗

    见“骨咄”(1660页)。

  • 岁除仪

    契丹皇族祭俗。除夕时,使者及夷离毕奉敕率执事郎君至皇帝殿前,于炉内撒盐及羊膏,以助火势,巫及大巫依次祝祷火神,皇帝面火而拜。初期,为皇帝躬身亲拜,至辽代后期辽道宗时,始命夷离毕代拜。

  • 杨木答兀

    又作杨木答户、木答忽。女真族。籍居明三万卫。封千户职。以骁勇著称。明永乐二十年(1422),与开原镇守官王雄等不协,胁同住达官谋叛,诈传帝旨,肆行剽掠,裹胁千余口至朝鲜阿木河近地东良北。又迁至图们江外

  • 叟塞

    ?—1646清初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郡王腾机思族兄。号巴图尔济农。原服属察哈尔部,后依附喀尔喀。天聪九年(1635),奉表后金贡驼马。崇德三年(1638),复遣使

  • 施食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朵儿禅,华言大施食也。”藏语gtorchen,译为“大施食”,举行法事时以糌粑酥油揉成食品施撒,以祈消灾

  • 泰雅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62439人(1975年)。18世纪中叶以前,主要居住在浊水溪一带,后逐渐向东迁移,分布甚广,从台中县的埔里至东部花莲港以北的广大山区,沿浊水、北港、大甲、大安、后垅、

  • 横山寨博易场

    宋时壮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时宋朝北面为西夏、辽、金所据,战马无源,乃于此设市,易大理马(云南马),其地遂成战马与西南土特产交易中心。由此输出内地的物产有战马、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