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帝师

帝师

佛教最高职称。即皇帝之师。汉成帝曾尊张禹为帝师。吐蕃王朝赞普(王)曾尊本教师、佛教高僧为师。西夏仁宗曾封高僧为帝师,位在国师(秩一品)、诸王之上。当时有吐蕃高僧热巴,曾在内地受封过帝师。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即位,封吐蕃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领袖八思巴为国师,命统领全国佛教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七年(1270),八思巴升帝师;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元制:历朝皇帝即位,必以吐蕃高僧为师,并从受佛戒;帝师既领宣政院事,院使、帝师辟举,其位居第二之院使必以僧人充任,帝师颁布法旨,与诏敕并行于全国各大寺院及吐蕃全境军民,遂成为有元一代所特有之体制。终元之世,吐蕃高僧受封为帝师、摄帝师或国师、领宣政院事者,先后有14人,即(1)八思巴(1264—1276、1279—1280)、(2)亦怜真(仁钦坚参,1276—1279)、(3)答儿麻八剌剌吉塔(达玛巴拉,1282—1286)、(4)亦摄思连真(意希仁钦,1287—1294)、(5)乞剌斯八斡节儿(扎巴沃色,1294—1303)、(6)辇真监藏(仁钦坚参, 1304—1305)、 (7)相儿加思(桑结,1305—1314)、 (8)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贡嘎坚参,1315—1322、1325—1327)、(9)旺出儿监藏(旺秋坚参,1323—1325)、(10)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贡嘎勒贝迥乃坚参,1327—1330)、(11)辇真吃刺失思(仁钦扎西,1330-1333)、(12)公哥儿监藏班藏卜(贡嘎坚参,1333—1358)、(13)喇钦·索南罗追(约1358—1362)、(14)喃加巴藏卜(约1362—1368摄职)。《元史·释老传》所记稍异。此外,尚有录撒堪补(约1323)、管着儿监藏国师(约1365)亦曾颁过法旨;胆巴国师于皇庆间(1312—1313)追封为帝师。明灭元后,撤除宣政院建置,罢帝师封号。

猜你喜欢

  • 乞儿

    见“石抹气儿”(454页)。

  • 尉头

    西域古国名。王治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口2300,兵800。国王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1人。居民从事游牧,兼营农业。衣服类乌孙。汉通西

  • 锡林河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源于克什克腾旗西海尔奇克山之俄伦泊。西流约百余里,折西北流,经阿巴嘎旗之南,入阿巴哈纳尔旗,向北为暗流。全长190公里,河宽5—10米,河两岸的丘陵谷地,清以来为锡林郭

  • 新保

    ?—1813清朝将领。索伦人。姓都拉喇氏。隶黑龙江镶白旗。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领催从征廓尔喀,因作战勇敢赏戴花翎。嘉庆二年(1797),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赐号库尔库巴图鲁,旋授佐领。九

  • 越里笃国

    辽代女真五国部之一。又作越离覩、斡离都、玩突,《满洲源流考》改作伊覩图,谓乃满语(女真语)“明显”之意。分布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境,今梧桐河会松花江处对岸之万里霍通,中外学者皆认为是该部中心所在。辽圣宗

  • 脚牴

    朝鲜族民间男子的娱乐活动。亦称“摔跤”、“撂脚”。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在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农闲时,都要举行大规模群众性的摔跤娱乐活动。有悠久历史,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其法“两人对跪,各用右

  • 杨永安

    北周时期沙州氐帅。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一说为※杨法琛子。北周时为开府、上柱国。大象二年(580)八月,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反周,永安召集利、兴、武、文、沙、龙等6州之众响应。十一月,被北周大

  • 希真正答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为岱舆弟子伍连成,据诸同学对岱舆生前言论的记录,整理编纂而成。是关于伊斯兰教教义的一系列问答记实及对《正教真诠》、《清真大学》两书内容

  • 蕃部起义

    西夏中期人民起义。夏仁宗大庆四年(1143)兴庆府地震,境内饥荒。定州(今宁夏平罗县境)竾浪、富儿等族与威州(今宁夏同心北)大斌族、静州(今宁夏灵武北)埋庆族分头起义,多者万人,少者五、六千人,进攻附

  • 吐鲁番文书

    指新疆吐鲁番所出土之古代文书。收藏在新疆博物馆等单位。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时以“高昌壁”得名。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今高昌故城(即吐鲁番东南高昌废址,位于今阿斯塔那东南、哈喇和卓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