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孟获

孟获

三国时蜀汉西南部大姓首领。建宁郡(以今曲靖为中心的云南省东部地区)人。祖先系汉族移民,因世居南中,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影响,“为夷汉所服”。后主建兴元年(223),乘昭烈帝新亡,刘禅初立,随雍闿起兵反蜀,诱说诸夷附之。三年(225)春,蜀相诸葛亮帅兵分3路南征,雍闿统众赴越嶲郡(以今西昌市为中心的四川省西南地区),支援当地反蜀叟帅※高定元,因彼此冲突,为高的部曲所杀。获继统雍闿部众,拦击蜀军,经诸葛亮“七擒七纵”,方心悦诚服,谓诸葛亮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归蜀后,官至御史中丞。因其后裔长期与当地少数民族,特别是与彝族相处,逐渐融合,故被作为古代彝人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 苏喇昂邦

    官名。满语音译, “苏喇”意为“松散”,“昂邦”意为“大臣”,即清代所设的散秩大臣。充皇帝侍卫官,从二品,列为八旗世职官之一。多以品秩不一的勋旧大臣之子孙充任,后亦以八旗世爵中公、侯、伯兼授。盖出于欲

  • 大藤峡瑶民起义

    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广西浔江上游瑶民反抗明王朝的斗争。因地方官吏横征暴敛,强夺瑶民田土肆意杀戮瑶民,诸瑶积恨。正统七年(1442),瑶族首领蓝受贰聚集数百瑶民,以大藤峡石门为据点发动武装起义,严惩贪官土豪

  • 白瑜

    ?—1490明朝官员。原名阿讨刺。哈密都督佥事哈只阿力子。因父在英宗被瓦剌北俘时,有翊戴功,英宗天顺(1457—1464)初复位后,携家入附,未至,道死,母倒剌携瑜至京城。上疏求袭父官,不允,许为都指

  • 元朝十八帝

    畲族长篇叙事诗歌。俗称“十八帝”,又称“明清大事记”。由畲族歌手创作,长达300多行。前半部叙述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后半部着重揭露清道光年间(1821—1850)劳动人民遭受严重旱灾的困苦,对反动统治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与本部左翼中旗同牧。牧地见※“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中旗”。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康熙三十年(1691)卓特巴从子额尔德尼衮布迎觐多伦诺尔,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

  • 那色波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又作诺色波罗。南北朝和隋时归附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在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沙赫里夏勃兹)西200里。《新唐书·西域传》又称小史,役属史国。《元史·

  • 多士宁

    明代云南陇川傣族土司。受明封为陇川宣抚使。万历(1573—1620)初,缅甸东吁国主莽端体率军侵陇川,招诱其合兵内侵,不从,并将缅侵明计划密告明边将为备,称缅内侵之策有二,一为交结木邦,扰顺宁、蒙化,

  • 桂林郡

    古郡名。①秦始皇统一岭南百越地后,析其地为南海、桂林、象郡。汉改为“郁林郡”。②三国置,晋、南北朝因之。统武安等县。治武安县(今广西象州)。屡移潭中县(今柳州)、中留县(今武宣),属广州,南朝梁陈改属

  • 戈基人

    羌族古史传说中的部落名,又称戈人。今四川阿坝、甘孜地区藏族称其为藏族一支。岷江上游早期居民,时已进入农业社会,知用牛曳犁耕田。善于治水。人死实行石棺葬,故今羌族中称石棺葬为“戈基朵补”意即“戈人的墓穴

  • 李离

    ?—309成汉大臣。六郡人部曲督李含子,母为巴人首领李慕女、李特妹。西晋永宁元年(301),舅李特承制后,为将帅。太安二年(303),闻父劝舅李流降晋,自梓潼驰还,与表弟李雄共谋击晋罗尚军。成为李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