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丧葬法

回回丧葬法

丧葬制度。行土葬。提倡速葬、薄葬。人死后,最多不能超过三天即埋葬。以早亡当晚葬,晚亡次晨葬为好。主张就地埋葬,俗谓“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当病人危亡时,请阿訇念“讨白”(忏悔词),死后将亡人埋体(尸体)置尸床上,头北脚南,面向西方(朝麦加方向)。继用清水洗尸体(称艾苏里)。净身时,须男洗男,以女洗女。尸体洗好后,裹上“克番”布(即尸衣,用新白布制成,无袖无领),男用3块,女用5块。然后举行站“者那则”(殡礼仪式):由阿訇领亲友为死者祈祷,传经。装入“塔布提”(埋体匣子),抬至墓地,将埋体从匣中取出,送入土坑或石坑。在墓地由阿訇领着教众举行永别仪式。埋体一般头北脚南,面朝西方,身上不带任何生前之物,撒上香料(冰片等)。有的地方还用白布或石料写刻上护心“都阿宜”(阿拉伯文祈祷词),最后埋上土,地面垒成鱼脊形墓堆。一些门宦教派,还在教主坟地上修建拱北(墓园)、亭院、甚至清真寺,以便教众纪念、朝拜(教内称干“尔埋里”)。在江海行船中亡故,也可水葬,仪式从简。若死在异国他乡,即可就地埋葬。亡人埋葬后,凡7天、40天、100天、周年,都要进行祭奠,请阿訇念经、宴请亲朋,给亲友送油香等。此外,葬仪中不得啼哭,一般妇女不送葬。老教穿孝服,新教则不穿。

猜你喜欢

  • 苏把亥

    见“速把亥”(1840页)。

  • 合撒儿

    1164—?蒙古国大将。又译哈撒儿、哈萨儿、拙赤合撒儿、搠只哈撒儿等。孛儿只斤氏。※也速该次子,铁木真(※成吉思汗)弟。以勇猛善射著称。宋乾道六年(1170)父被塔塔儿人毒害后,部众离叛,家境衰落,靠

  • 铁券

    古代奖赏殊功的凭据。以铁为之。以金朝为例,状如卷瓦。刻字画襕,以金填之。外以御宝为合,半留内府,另一半赏给有殊功者。

  • 库图齐纳尔

    蒙古语音译,意为“支马差之人”。准噶尔部承办汗或大台吉一切蒙古包及搭支帐房等事务的官员。后形成库图齐纳尔鄂拓克,由5宰桑管辖。约4千户。

  • 蒙汉分治

    清后期统治蒙古的一种政策、措施。清政府原在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民前往耕种定居,后因蒙古王公私自招流民开垦,既成事实,至晚期复因实行“新政”,大量放垦,汉民留居蒙地者日多,乃在汉民集中地区,割旗

  • 耶律神独斡

    金代大臣。又作移剌神独斡。契丹族。为景国公耶律怀义子。海陵王朝,累官西北路招讨都监。正隆(1156—1161)年间,从父伐宋。入世宗朝,为宣徽使。大定八年(1168)七月,奉诏以名马、宝刀、御膳赐太子

  • 查慕素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查拉礼氏。世居乌拉特地方。康熙十九年(1680),属护军校随征南大将军赖塔征吴世璠,由广西进云南,破黄草坝,直抵云南城下。又随都统希佛等追敌将军马宝、巴养元等至乌木山,俱有功。

  • 达姤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达搯室韦。史称该部分布于古冻末河、那河流域,学界对此二河比定不一,今所在无定论,有四说:一说在嫩江下游以西今吉林省大安县至黑龙江省扎赉特旗地区;或认为应在今松花江下游以南、以东地

  • 郁折

    高句骊国官名。执掌图簿。其名始见于《新唐书》,为第二等级官名,位在※“大对卢”之下,※“太大使者”之上。此前《北史》等史书所记高句骊国王家凡12等级官号中,皆不见其名。

  • 高附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骨咄施国沃沙城(位于今阿姆河下游)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辖五翎侯、休蜜2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