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绒藏族

嘉绒藏族

四川阿坝地区两大部分藏族之一(另一称“草地藏族”)。嘉绒之称,一说义为“靠近汉人的山谷地”,一说出自当地最高山“嘉绒神山”。主要分布于大小金、川流域,邛崃山西4土、大金、小金绰斯甲4县,及邛崃山东理县、汶川等县。分属卓克基、松岗、党坝、绰斯甲四土司,别思满、八角、宅垄、河东、河西5土屯。居民多谓其远祖来自拉萨西北琼部。原有39族,因人口众多,土地贫瘠,乃迁至康北与四川西北今地。后地区扩大,渐有:明正(在康定)、冷边、沈边、鱼通(道孚)、穆坪(宝兴)、革什咱、巴旺、巴底(三土司均在丹巴)、绰斯甲、促侵(大金)、赞拉(小金)、沃日(即鄂克什,在小金)、党坝、松岗、卓克基、梭磨(4土司被称四土)、杂谷(理县)和瓦寺土司(在汶川)等18个土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金川后,土司所辖人口锐减,汉族增多。18世纪各土司逐渐受清政府封号。清末,明正、冷边、沈边、渔通4个土司,被赵尔丰撤销,存14个土司,即今嘉绒藏族。后14个土司又分嘉绒藏族本部,及嘉绒冲部两大部。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玉米、小麦。森林地区药材资源丰富。红军长征经此时曾建立革命政权。

猜你喜欢

  • 番社

    台湾高山族聚落组织。参见“社”(1170页)。

  • 玛哈图木·阿杂木

    (1461~62—1540或1542)托钵僧。新疆和卓系之祖。一名穆罕默德·达尔维西·毛拉纳·和卓·卡山尼。号阿哈玛特和卓。伊斯兰教苏菲派纳克什班底派第五世教长。原籍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早年在中亚土

  • 通巴

    藏语音译,藏犁。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常用的生产工具。犁身长3—4尺,犁杠长约8尺,均为木质,铧较小,铁质,铧身两侧各有一翅,用于耕地,把犁杠直接系在二牛并立横缚牛角的顶杠上,犁起的土可两边分倒,与内地

  • 胡烈克特

    见“乌切克特”(338页)。

  • 萨满

    我国阿尔泰语系满洲一通古斯语族各民族对其原始巫师的称呼,萨满教亦由此而名。同一语系不同语族中的称呼各不相同,突厥语族称“喀木”、 “巴克西”或“奥云”;蒙古人称其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奥德根”;达

  • 虎枪营

    清代所设随从帝王狩猎的杀虎兵组织。康熙二十三年(1684),黑龙江将军以擅长杀兽的新满洲虎枪兵40名贡献至京,以隶上三旗,设三旗虎枪营。后扩为三旗各设虎枪兵160名、学习虎枪兵40名,计以600兵立营

  • 郎木乃

    见“滚很召”(2465页)。

  • 阿布都喇汗

    ?—1669叶尔羌汗国第九代汗。又译阿布杜拉汗、阿布都拉哈汗。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王阿布都、拉失德汗孙。世居新疆。清崇德三年(1638),平息叶尔羌汗国统治集团纷争,恢复东西两部统一,被拥立

  • 大良顺

    金朝官员。渤海王室后裔。任南京留守判官。贞元三年(1155),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宫殿大火,因罪杖80,削官三级。大定二年(1162),随元帅左都监徒单合喜攻宋。以宋将吴璘以20万兵围德顺(治今宁夏隆

  • 室韦

    东北古族名。北魏时始见于记载,初译作失韦。蒙古语,森林之意(一说即“喜桂图”音转,或说为“锡窝”音转)。《北史》等称其“盖契丹之类”,源出东胡;《新唐书》作“丁零后裔”;实际它包括了许多操通古斯语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