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汉代置。隶属太原郡。晋初,为新兴郡属县。故址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古城。匈奴南单于苗裔、右贤王去卑之孙、铁弗匈奴之刘虎居其地。其后裔建夏国(407—413),为十六国之一。
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户腊撒(户撒和腊撒的统称)地区的阿昌族自称。亦称“蒙撒掸”、“衬撒”。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由于较早就与汉、白、傣等民族接触与交流,15世纪中叶便学种植水田。手工业也较发达,尤善长打铁,其
1895—1975白族著名考古学家、俗文学家。又名辑五。云南剑川县人。早年先后在剑川、大理、昆明求学。1920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校,后考入北京大学,受业于著名民俗学家刘复教授,兼修哲学和史学。1928
1885—1970近代苏绣大师。名彩仙,小名杏宝。江苏苏州人。女,回族。幼习刺绣,聪明好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苏绣工艺家沈寿等人绣制的《八仙上寿图》和她单独绣制的《无量寿佛》,为慈禧太后70
指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活佛驻锡的拉萨四大寺院。即功德林(济咙活佛驻场)、丹吉林(第穆活佛驻场),策墨林(策墨林活佛驻场)、锡德林(一说为策觉林,热振活佛驻场)。清册封此四寺之大活佛为“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些平埔人村社所构筑的了望哨楼。择隙地编藤架竹木高建而成,每逢禾稻黄茂至收获登场之际,村社派人登楼彻晓轮值守望,以防奸宄。
西域古河名。见《新唐书·地理志》。《大唐西域记》作素叶水。《元朝秘史》作垂河。《长春真人西游记》作吹没辇。清《西域图志》作吹郭勒。《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吹河。即今中亚楚河。
葬式之一。大致可分两种类型:西藏和川西北地区藏族人死停丧数日,由喇嘛择吉日将死者运至本部落天葬场。群鹰闻声即至,争相啄食,以食尽为吉。故亦称“鸟葬”。在蒙古族牧区则行“野葬”。将死者运至荒野。置放于地
?—180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一等忠勇公、和硕额驸福隆安之子。初以公主之子,命视和硕额驸品秩,授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奉宸苑卿。乾隆四十九年(1784),袭忠勇公爵,累官兵部尚书、领銮仪卫。
见“乐浪郡”(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