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鲁番文书

吐鲁番文书

指新疆吐鲁番所出土之古代文书。收藏在新疆博物馆等单位。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时以“高昌壁”得名。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今高昌故城(即吐鲁番东南高昌废址,位于今阿斯塔那东南、哈喇和卓西南)。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于此置高昌郡,郡治高昌城。其后西凉、北凉沿袭之。北凉承平十八年(460),柔然灭沮渠氏的残余势力,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张、马、麴诸姓相继称王,史称“高昌国”。王城在高昌。唐贞观十四年(640),唐灭高昌,以其地置西州,高昌城成为西州都督府治所。9世纪中叶以后,又是西州回鹘之王城。此文书即历代被高昌居民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一部分。出土地点主要为阿斯塔那以北、哈拉和卓以东这两个墓区,高昌古城内也有少量发现。其中除一些以文书形式直接随葬(如衣物疏、地券、功德录、告身及一些契约等)较为完整外,大多是当作废纸被用来制成死者的服饰(如鞋靴、冠带、枕衾等),或是一些俑的构件,乃至葬具(纸棺),故多已残缺。主要为汉文,也有回鹘文、粟特文等。文书撰写地包括吐鲁番、敦煌、庭州、伊州、洛州、长安等。解放前大量被掠至国外。解放后出土近3000件。内容涉及晋至唐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等各方面,很多可补文献记载之不足,史料价值极高。不仅是我国古代文物之珍品,也是研究高昌地区乃至西域诸族历史的重要资料。这批文书出土后,绝大部分已由新疆博物馆工作人员作了初步清理、折揭和修复。自1975年末,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各方人力,组成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小组,在原有基础上,将全部文书核对、缀合、标点、定名。并陆续出版了8册汉文文书,即※《吐鲁番出土文书》。

猜你喜欢

  • 嘎西巴日贝僧格

    1287—1375元明间藏传佛教高僧。简称嘎西巴。木雅人。西夏后裔。生于热堆擦岗仁莫的巴域卧纳(即今甘孜州康定、九龙、木里一带)。云达冈仁之子。初名雍仲贝,系本教名,因生于佛教之地,遂改名阿贝。幼年居

  • 踏板

    即“克牙气克”(987页)。

  • 李月下

    见“李满住”(1043页)。

  • 额尔克卫

    见“额克卫”(2531页)。

  • 得利赢城

    参见“积利州”(1882页)。

  • 韩二个

    ?—1781清代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首领之一。青海循化(治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出身殷富。早年教农民辟山开荒,凿渠灌溉,使荒滩变良田,为群众所拥护。乾隆三十四年(1769),与※苏四十三

  • 阔列坚

    ?—1237蒙古国宗王。又译果鲁干。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庶子。母忽兰皇后。蒙古国建立后,分封蒙古八鲁刺思、捏古思等4千户为食邑。太宗七年(1235),参加“长子西征”,从拔都等征钦察、斡罗思,攻占也

  • 龙裕光

    1865—1930清末民初云南土司、官僚。字世卿。哈尼族。云南稿吾卡土司龙汝霖之子。光绪(1875—1908)初年,妒其异母兄龙觐光代办纳更司事务,阴与胞弟龙济光谋,迫觐光弃职出走。后龙觐光不计前嫌,

  • 达普化

    见“泰不华”(1799页)。

  • 傣族家奴制度

    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有关家奴的规定:(1)凡负债者、盗窃者、诈骗者、身体不健康,劳动懒惰者、有罪行未解脱者,均不得接受为家奴。(2)大官员、头人的家奴,其居于农村的父母去世时,只能继承应得的一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