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叔孙建

叔孙建

365—437

北魏大臣。本名乙旃幡能健,亦作乙旃眷。代人。鲜卑乙旃氏(后改叔孙氏),一说其先世为高车乙旃部人,后融合于拓跋鲜卑,成为宗族十姓之一。父叔孙骨,为代王什翼犍母王太后代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从拓跋珪奔贺兰部,常侍左右。登国(386—396)初,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13人迭典庶事,参军国之谋。五年(390),随秦王拓跋觚使后燕,历6载而还。累迁中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出为并州刺史。后以公事免,守邺城园。明元帝即位,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泰常元年(416),假中将军、安平公,督公孙表大破山胡刘虎。率军渡河防东晋军,耀威滑台,斩弃城之兖州刺史尉建于城下。三年(418),迁广阿镇将,威名甚著。七年(422),任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自平原东渡,取青、兖诸郡,东入青州,围刘宋刺史竺夔于东阳城,不克而还,以功赐寿光侯,加镇南将军。神䴥三年(430),授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史称其“治军清整,号令严明”,“绥怀内外,甚得边称”。卒,谥襄王。

猜你喜欢

  • 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西周至战国为燕国都城。秦置县,至汉,为广阳郡(或国)治所。晋至北朝历为幽州、燕国、燕郡治所。鲜卑慕容氏建前燕后,即定下“先取蓟城,次指邺都”的战略目标。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

  • 黑真

    见“赫哲族”(2422页)。

  • 玛延山卫

    见“马英山卫”(182页)。

  • 列周道

    辽东丹国大臣。渤海人。一作列周义。渤海国亡后仕于东丹国,官南海府都督。后唐清泰二年(东丹甘露十年,935)十二月(一作十一月),奉命朝后唐,贡方物。翌年二月,后唐授以检校工部尚书,旋返归。

  • 六韬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本为战国时人托吕望名而辑。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两种,一种为23×16厘米,一种为21×17厘米。残存45面,为第一至第四卷的部分内容,无注释。其中有7面背面写有《

  • 启秀

    ?—190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库雅拉氏。同治四年(186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年(1877),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充咸安宫总裁。四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扎萨克图罕车林端多布病故,

  • 高平川

    河流名。又名苦水、葫芦川。即今宁夏黄河支流清水河。西晋泰始年间(265—274),鲜卑鹿结部率众7万余落屯于此流域。后乞伏鲜卑祐邻击败鹿结部据其地。东晋义熙三年(407),夏国赫连勃勃大猎于此。

  • 什扈尔伯克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 奉宽

    ?—约1937清末民初蒙古族文人。字仲严。著有《清理红本记》4卷。这是一部明、清档案材料的摘录笔记。书中所记均为原清朝内阁库存图书的朱批本,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抄录了一些鲜见的红本材料,且对某些事情记述

  • 文祥

    1818—187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道光进士。咸丰五年(1855),以巡防出身,由员外郎加知府衔,验收海运漕粮有成绩。后官副都统、侍郎。十年(1860),授左翼总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