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厄鲁特

厄鲁特

清代对漠西蒙古诸部的总称。又译额鲁特。一说蒙语ogeled(高大、壮大)之汉译,原为卫拉特蒙古具体部落(卫拉特联盟中处于魁首之部落)名,后逐渐与卫拉特通用;一说为蒙语留下来之意。国外学者又往往沿袭突厥语族之习惯,泛称其为“卡尔梅克”。其先系蒙元时期※斡亦剌、明代※瓦刺。初分布于失思吉思(今锡什锡德河)和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经过长期发展变化,并融合和吸收周围突厥语族及东蒙古诸部成分,至明末清初有※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4大部。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后,原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列为四部之一。牧地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伊犁河流域以及青海扩展。以畜牧业为主,兼狩猎,农业和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大多信仰藏传佛教。17世纪中期后开始使用托忒文。各部分牧而居,互不统属,但有议事机构——楚固拉干(会盟),即定期的领主代表会议,作为协调各部关系、加强封建统治与抵御外侮的临时组织,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联系甚为密切,表贡不绝。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称汗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成为准噶尔政治中心和各部会宗地。统辖天山南北,势力曾远及塔什干、费尔干纳、撒马尔罕等地。18世纪中叶,清廷统一西北,在厄鲁特蒙古族聚居地区先后实行盟旗制度。其后裔至今尚生活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等地区。

猜你喜欢

  • 金筑长官司

    见“金筑安抚司”(1480页)。

  • 札西巴图尔

    见“达什巴图尔”(736页)。

  • 宁安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东部。清宣统元年(1909)升绥芬厅置。治所旧名宁古塔即今宁安县。辖域南北800余里,东西600余里。东界东宁厅,西邻五常府,南连延吉府,北接依兰府。汉、晋属挹娄地。南北朝为勿吉

  • 撒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萨喇卫,并说清代萨喇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南,与图们江布达山相近。

  • 卓罗

    ?—166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三等男巴笃礼第3子。天聪八年(1634),袭父爵兼任佐领。崇德三年(1638),随贝勒岳讬攻北京,征山东。四年,围锦州。六年(1641),随武英郡王阿济格败

  • 梦麟

    ?—1758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字文子。西噜特氏。议政大臣宪德子。乾隆十年(1745)进士,授庶吉士。十五年(1750),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侍讲学士、广西乡试副考官、祭酒。出任提督河南学政。十六

  • 治人官

    唐代南诏武官名。又作理人官。管理1千家即1千名乡兵(每家出1壮丁当乡兵)。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术汗可汗

    见“木杆可汗”(259页)。

  • 拜寺口塔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东麓拜寺口寺院内。西夏时期建,今存两塔,俗称双塔。两塔依东、西方向并列,相距百米。同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45米。塔顶为上仰莲花刹座,承托十三

  • 奢旁

    唐初南诏始祖,即舍庞。见“蒙舍庞”(2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