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迪阿拉克汗
见“卜赤”(18页)。
见“卜赤”(18页)。
参见“回回国子学”(784页)。
?—1769或177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松崖。内大臣德音之子。乾隆四年(1739)至十二年(1747),历任副都统、侍郎,湖南、山西、山东巡抚。在兵部侍郎任上,奉命巡察东北,首倡于吉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院。始建于元末,明洪武年间扩建。后毁,1979年重建。寺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南关之八坊。占地2160平方米。新建为钢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大殿前高耸着三个阿拉伯式绿色圆顶塔楼,中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从子车凌乌巴什率属余1200余户偕汗车凌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多罗郡王,建旗。后晋封和硕亲王,兼右翼盟长。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
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费莫氏。字俶南。以主事考入同文馆。光绪十年(1884),迁内阁学士。次年,出为驻藏大臣。十四年(1888),召回京。著有《驻藏牍奏函稿》。
?—1449明朝将领。原名也都帖木儿(伊勒都特穆尔),一说又名伯克。《明史》称其汉名为(吴)答兰,后更名吴克忠。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投明朝,奉
吐蕃、契丹、女真、蒙古、达斡尔等族中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又称击球、蹴球、击球。源于唐、宋。一说来自西藏,一说唐初由波斯传入。类似今马球。始盛于宫廷,后风靡全国。《辽史》多有契丹皇帝参与击鞠的记载,
?—1292或1301元朝宗王。又译南木合、那没罕、那木干、诺穆罕。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汗子。初以高道为说书官,师事之。至元三年(1266),封北平王。八年,受命统诸王7人出镇西北,讨叛王海都,建
? —1094西夏大臣。夏惠宗国相※梁乙埋子,崇宗梁后兄。大安十一年(1085),父死,自任国相。依仗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对内操纵朝政,迫害老臣;对外行侵宋之策。天仪治平二年(1087)五月,以卑
见“夜落隔通顺”(14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