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安
契丹建国后宫廷礼仪所用音乐名。唐有十二和乐,豫和祀天神、顺和祭地祗等等。契丹开国初期沿用。五代梁改为九庆,晋改为十二同,契丹遂亦改为十二安,据《辽杂礼》载:“天子出入,奏隆安,太子行,奏贞安。”(见《辽史》卷54)其余十安乐名佚。
契丹建国后宫廷礼仪所用音乐名。唐有十二和乐,豫和祀天神、顺和祭地祗等等。契丹开国初期沿用。五代梁改为九庆,晋改为十二同,契丹遂亦改为十二安,据《辽杂礼》载:“天子出入,奏隆安,太子行,奏贞安。”(见《辽史》卷54)其余十安乐名佚。
?—1211金朝抗蒙将领。女真族。完颜氏。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蒙古军取居庸关,逼中都(今北京),他派兵突袭,杀蒙古兵3千人。十二月,蒙古军攻南顺门,他设计巷战,诱蒙古骑兵入城,于街上布满拴马桩
?—1661清朝蒙古官员,内喀尔喀蒙古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尔子。游牧于西喇木伦河流城,天命六年(1621)十一月,和台吉莽果尔率属众600户归附后金努尔哈赤,受厚遇与赏赐,尚帝女,为额驸。赐名
苗族反暴政组织。苗语称“布将帅”。民国三十一年(1942),湘西永绥县(今湖南花垣)民乐乡盐井寨苗族以“做善事,替世人解除疾病痛苦”为号召,组织苗族男女老少,崇奉上天的七仙姐,参加操练及传授“仙法”。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今北京房山县磁家务。北靠半壁山,南临大石河。1981年调查发现。规模较大,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烧造年代较长,始烧于契丹初期,金代有所发展,直到元代方停。器物种
清朝将领。字秀清。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行武,因奋勇克城功历保官阶。咸同间,参预镇压杜文秀起义军,赏换花翎,以都司尽先补用。光绪十一年(1885),随杨玉科出兵南关,抗击法国侵略军。因功保游击加副将衔。
见“瞻对”(2586页)。
见“伯颜猛可”(1092页)。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45公里,托克托县城东北35公里的古城村西。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公元前326—前299年在位)开始修建,秦汉两代为云中郡治所。东汉末废。城墙为夯筑,周长6公里,残存的墙基最宽处达
白族的自称。亦作“白尼”、“白伙”。“白”是白族的族称,“子”、“尼”、“伙”都是汉语中“人”的意思。详见“白族”(596页)。
元、明两代授予藏传佛教首领的最高封号。蒙古至元七年(1270),萨迦派教主八思巴初受此封,十七年(1280),八思巴卒后,忽必烈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觉普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