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齐

北齐

国名,北朝之一。为东魏丞相高欢子高洋所创建。其先系鲜卑化汉人,或谓高丽人、鲜卑人。东魏武定八年(550)五月,齐王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国号齐,改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北齐。据有今洛阳以东晋、冀、鲁、豫及内蒙古一部分。建国初期,文宣帝洋继续推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境内农业、盐铁业及瓷器业等都有一定发展。并任用汉族士人杨愔等改定律令,使魏晋以来刑律从繁返约,便于执行。又屡次出击突厥、柔然、南伐萧梁,与西魏、北周相对峙。中经孝昭帝高演,至武成帝高湛时,残虐淫乱,赋税繁重,朝内鲜卑守旧勋贵排斥汉族士人,社会矛盾激化,国势日衰。后主高纬时政治更是腐败不堪,卖官鬻爵,民不聊生。承光元年(577),为北周武帝所灭。自文宣帝天保元年(550),终幼主高恒承光元年(577),历6帝,共28年。若至范阳王高绍义武平四年(580)止,则历7帝,共31年。其帝系如下:

猜你喜欢

  • 包景山

    见“旺钦巴勒”(1401页)。

  • 捏褐妳

    又记作“捏褐耐”。契丹语,意“狗头”。契丹族对“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的称谓。依俗,节前七日(八月八日)杀白犬,于寝帐前七步埋其头,露其嘴。至中秋,移帐于埋狗头处。

  • 复易

    见“耶律孟简”(1315页)。

  • 官设台站

    见“中央台站”(295页)。

  • 宁洱县

    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置,治所在今普洱宁洱镇。由普洱府分治,隶普洱府。辖境包括普藤、西双版纳之勐旺、整董、勐乌、乌德(勐乌、乌德后为法国殖民者侵占),后废。

  • 平缅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所在今云南陇川县附近。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元史·地理志》:“其地曰骠睒,曰罗必思庄,曰小沙摩弄,曰骠睒头”。即

  • 卫绍王

    见“完颜永济”(1151页)。

  • 天可汗

    唐代北方诸族对唐天子之尊称。始自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铁勒诸姓谒太宗于灵州,请置汉官。九月,诸部首领共上天可汗尊号。时北方诸族皆敬天,称天曰“腾格里”;其首领称“可汗”,故上

  • 和廷彪

    1681—1910清代纳西族爱国将领和诗人。字虎臣。云南丽江白华人。总兵※和耀曾之子。出身将门,性刚强,富正义感,好读诗文。光绪十一年(1885),以北京大兴籍贡生科试中举。历任浙江长林盐道使,广东清

  • 卜言兔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巴林部领主。又称柏彦务。孛儿只斤氏。※达延汗裔孙,※速把亥长子。驻牧于辽河流域。万历九年(1581),从黑石炭等攻辽阳,大败明军,歼明将士300余人。十年,助父攻义州(今辽宁义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