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魏勋臣八姓

北魏勋臣八姓

北魏初勋臣之后组成的八个姓氏。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外部落,成为内入诸姓。后按照其原是否为部落大人及内入后之功绩,逐渐从内入诸姓中分化出丘穆陵(后改为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楼)、勿忸于(于)、纥奚(嵇)、尉迟(尉)八姓,称为“勋臣八姓”。据《魏书·官氏志》载,此八姓“皆太祖(拓跋珪)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定代人姓族,为了陪衬汉人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及太原王氏四大姓,模仿八部八姓的体制,除帝室元氏及长孙、叔孙、奚氏外,鲜卑以此八姓为首,“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常与北魏皇室通婚,男尚公主,女为帝妃。

猜你喜欢

  • 孛可孙

    元代蒙古官名。掌马驼饲料的供应分配。《元史·成宗纪四》:“孛可孙专治刍粟”。国初始置,以重臣领之,秩正三品。有权决定马驼刍料当给与否。初只设数人掌其事,后以各位增入,至繁冗,成宗大德九年(1305),

  • 曷萨特勒

    见“昭礼可汗”(1648页)。

  • 满丕

    ?—1713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珠瑚达之曾孙。康熙十一年(1672),由赞理郎授理藩院主事。十四年(1675),迁刑部员外郎。十九年(1680),授监察御史兼袭佐领。后以判案不慎被革

  • 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

    突厥文碑铭。又名《磨延啜碑》、《葛勒可汗碑》。1909年芬兰学者兰司铁在蒙古国色楞格河及希乃乌苏湖附近发现。碑文共50行,破损处较多。碑约建于唐乾元二年(759)。记述回鹘汗国第二代可汗葛勒可汗(即磨

  • 素图

    ?—1731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三等男斐雅思哈之孙,都统素丹之子。康熙四十年(1701),袭父爵三等轻车都尉,任护军参领。五十四年(1715),以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入掠哈密北境

  • 阿鲁台

    ?—1434明代东蒙古(鞑靼部)太师。亦作阿噜克台,原名乌格德勒库。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阿苏特部领主。初为鬼力赤可汗的枢密知院,与瓦剌反复仇杀争霸,互有胜负。永乐六年(1408),杀

  • 清江县

    古县名。隋开皇五年(585),改沙渠县置,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县。南宋开庆元年(1259),移治于城东倚子山。元至元十三年(1276)还旧治,二十二年(1285)废。土家、苗等族先民居此。

  • 大诚庆

    渤海国宗王。一作大茂庆。唐开元二十年(732),渤海王大武艺因唐拒不接受杀其同母弟大门艺之请,遣将攻唐登州(今山东蓬莱),杀刺史韦俊,唐发兵征之。次年,武艺遣其朝唐,上表悔过,唐玄宗赐玺书赦武艺罪,并

  • 骨笃禄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 米拉日巴传

    书名。全名《瑜伽自在尊者米拉日巴传》。成书于明弘治元年(1488)。作者乃久巴查通杰布,又名藏嫩黑如迦桑结坚参。全书通过※米拉日巴(1040—1123)的苦修一生而及道的过程,对异僧俗人等效仿其行,在